一、起草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保障水安全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特別是提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代治水思路,著力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經濟安全。2018年10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對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進行專門部署,針對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明確提出要推動建設九項重點工程,對“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提出更高要求。
新中國成立以來,仁化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抗旱工作,組織實施了大規模的抗旱基礎設施建設,為仁化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仁化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對水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極端氣候事件發生幾率增加,干旱災害的發生會越加頻繁。面對嚴峻的干旱形勢,當前仁化縣抗旱減災工作仍存在著抗旱應急備用水源工程不完善,抗旱減災管理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抗旱工作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因此,加強抗旱管理,提高仁化縣綜合抗旱減災能力,預防和減少干旱災害損失,已成為當前一項十分迫切的重要工作。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水利部關于開展防汛抗旱工作的精神,根據《關于加強抗旱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7〕68號)和《關于開展抗旱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辦規計函〔2008〕542號)的要求,開展仁化縣抗旱規劃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編制抗旱規劃,既是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的通知精神,也是保障城鄉供水安全、糧食安全,保護生態與環境,保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通過編制和實施抗旱規劃,逐步提高仁化縣抗旱減災能力和管理水平,主動應對日益嚴重的干旱災害,最大可能地減輕旱災損失,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制定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
(8)《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
(9)《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
(10)《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條例》;
(11)《廣東省河道管理條例》;
(12)《廣東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
(13)《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
三、主要內容
(一)規劃目標
規劃總體目標為:發生中度干旱時,城鄉生活、工業生產用水有保障,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不遭受大的影響;發生嚴重干旱時,城鄉生活用水有保障,工農業生產損失降到最低程度;發生特大干旱時,城鄉居民生活飲用水有保障,盡量保證重點部門、單位和企業用水。
(二)抗旱總體布局
在加強水資源需求管理、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保護水資源與生態環境、優化水資源配置、完善水資源配置格局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挖掘水利工程的抗旱能力與功能,建設規模合理、標準適度的抗旱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建立健全旱情監測預警和抗旱指揮調度系統、抗旱管理服務體系等,構建仁化縣抗旱減災體系,提升仁化縣抗旱減災的整體能力和綜合管理水平。
(三)抗旱應急(備用)水源工程
1.城鎮抗旱應急備用水源工程:根據仁化縣城鎮常規水源及應急備用水源現狀情況,依據《干旱災害風險調查評估與區劃編制技術要求(試行)》評估城鎮干旱災害風險等級,進而完善城鎮抗旱應急備用水源工程,降低城鎮干旱災害風險。規劃實施仁化縣城自來水取水管遷改工程(二期)、仁化縣城自來水廠備用水源建設工程、仁化縣城自來水廠第二水源建設工程、扶溪鎮鎮區水廠備用水源建設工程、聞韶鎮鎮區水廠備用水源建設工程、周田鎮鎮區水廠備用水源建設工程、大橋鎮鎮區水廠備用水源建設工程等。
2.農村飲用水應急水源工程:目前仁化縣自然村供水覆蓋率達100%,水質水量均滿足設計要求,規劃期不再新建農村飲用水應急水源工程,若遭遇嚴重干旱年,考慮到居民的實際生活需要,屆時可采取送水車輛臨時送水的方式解決居民生活用水問題。
3.農業抗旱應急水源工程:通過工程及管理措施保障現有農業供水工程的正常運行,新增農業抗旱應急水源工程,通過節水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減少輸水損失。規劃實施仁化縣病險山塘除險加固項目、仁化縣農業引水工程維修加固項目、仁化縣農業提水工程維修加固項目、仁化縣臨時電灌站配置項目、中、小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
4.生態抗旱應急補水工程:仁化縣降雨較充沛,流域水系發達,從仁化縣各生態核心區的歷史用水情況來看,絕大部分生態核心區生態用水基本能得到保障,不需要額外從河道補水。因此本規劃不新建生態應急補水工程,規劃期要加強生態核心區內的水電站生態流量泄放監管工作。
(四)抗旱非工程措施規劃
規劃實施縣級旱情信息采集站建設項目、地下水監測站建設項目、土壤墑情監測站建設項目、抗旱物資儲備、抗旱宣傳培訓、水資源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行動、河道外取水在線監測項目、仁化縣水資源綜合規劃、仁化縣小水電生態流量監管項目、仁化縣節水型社會建設項目、取、用、排水計量設施建設、田間灌水技術、生物節水與農藝節水技術、仁化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項目等,建立健全旱情監測預警和抗旱指揮調度系統、抗旱管理服務體系等,構建仁化縣抗旱減災體系,提升仁化縣抗旱減災的整體能力和綜合管理水平。
四、效益分析
規劃的實施將全面提升仁化縣抗旱減災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旱災造成的影響和損失。
1.有利于改善城鄉居民因旱飲水困難狀況;
2.有利于降低旱災造成的影響和損失;
3.有利于緩解干旱期間生態環境的惡化;
4.有利于提高抗旱管理水平和減災能力。
點擊查看相關文件:仁化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實施《仁化縣抗旱規劃(2022年-2035年)》的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