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廣東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加快推進河湖管理范圍劃定工作的通知》(粵河長組〔2019〕1號)、《廣東省水利廳關于進一步加快河湖管理范圍劃定工作的通知》(粵水河湖〔2019〕15號)、《關于下達韶關市2019年河湖管理范圍劃定工作任務清單的通知》(韶河長組〔2019〕1號)的文件要求,我縣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人員劃定了我縣省市管河道的管理范圍,現將劃界成果予以公告(詳見附件)。
一、劃界范圍
仁化縣省市管河為仁化縣湞江段、仁化縣錦江(除水庫段)及仁化縣錦江(水庫庫區段),劃界總河長142.589km ,其中湞江段劃界長41.420km ,錦江劃界河長101.169km。
二、劃界洪水標準
1、根據《廣東省韶關市灣頭水利樞紐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結合灣頭水電站庫區淹沒情況及庫區的自然地理經濟條件,設計防護堤位于壩軸線、距離G323 國道160 位置處,堤長3.011km,防護堤設計洪水標準為20 年一遇。
2、根據《韶關市仁化縣周田防洪堤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書》,周田鎮湞江防洪堤線全長4.9813km,從平甫村下游的山頭至周田大橋,堤防工程設計洪水標準為20 年一遇。
3、根據《廣東省曲江縣新莊水電站初步設計報告》,結合新莊水電站庫區淹沒情況,設計在新莊、雷坑及麻陽三片均建防護堤,堤線全長6.98km,防護堤設計洪水標準為20 年一遇。
4、根據《廣東省山區五市中小河流治理仁化縣2016 年度治理項目錦江河治理工程(西岸至古竹坪段)初步設計報告》,本工程治理河段從上游至下游,已建成有西岸電站、黃屋電站、丹霞電站、瑤山電站四座梯級電站,第一、二段治理河段(西岸電站至黃屋電站及黃屋電站至丹霞電站)防洪標準為20 年一遇,按庫堤結合達到50 年一遇設防標準,與縣城已經建成的防洪堤標準保持一致,丹霞山景區防洪標準為10 年一遇。第三段治理河道(丹霞電站至瑤山電站)居民居住區按5 年一遇設防。
5、根據《廣東省仁化縣錦江河(長江鎮河段)治理工程初步設計報告》,本工程共新建防護堤8.838km,堤防設計標準為20 年一遇。
6、其余無堤防無規劃河段根據國家《防洪標準GB50201—2014》、《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17)及《廣東省山區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設計指南》的規定,結合河流洪澇災害特點和防護區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根據保護的對象和范圍,統籌考慮本河流治理對下游的防洪影響,與流域區域防洪標準相協調,因地制宜確定防洪標準、排澇標準。對于山區河流,保護農田區的河段治理宜以岸坡防沖、疏通和穩定河槽為主要目的,允許洪水在農作物耐受時間內淹浸農田。鄉鎮人口密集區的防洪標準取10 至20 年一遇;村莊人口集中區的防洪標準取5 至10 年一遇;農田因地制宜,按照5 年一遇以下防洪標準或不設防考慮。
三、管理范圍劃定標準
1、湞江有堤防河段管理范圍劃界標準為沿現狀直立式防洪墻外邊界線或堤防背坡堤腳線偏移20m 為河道管理范圍線。
2、錦江有堤防河段管理范圍劃界標準為沿現狀直立式防洪墻外邊界線或堤防背坡堤腳線偏移20m 為河道管理范圍線。
3、錦江水庫庫區段管理范圍劃界標準為水庫壩址上游壩頂高程線為水庫庫區管理范圍線。根據實測地形資料錦江水庫壩頂高程為141.50m,雙合水電站位置下游河床高程為135.78,雙合水電站壩頂高程142.50m,故雙合水電站位置為水庫回水尖滅點,錦江水庫大壩至雙合水電站陂頭位置為錦江水庫庫區河段。
4、其余無堤防且無規劃堤防河段,根據前述劃界洪水標準,鄉鎮人口密集區的防洪標準取10 至20 年一遇;村莊人口集中區的防洪標準取5 至10 年一遇;農田因地制宜,按照5 年一遇以下防洪標準或不設防考慮。本次劃界河道均屬于山區河道,洪水淹沒線即為河道管理范圍線。
四、管理范圍劃定成果
經現場勘測,按照《廣東省河湖管理范圍劃定技術指引(試行)》,結合河道實際岸線狀況等綜合因素,經專家評審通過,形成仁化縣省市管河道管理范圍劃定成果圖,具體有關節點坐標請到仁化縣水務局實名查閱。
五、管理要求
本公告自發布之日起實施,在河湖管理范圍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傾倒垃圾、渣土,從事影響河湖穩定、危害河湖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湖行洪的活動。在行洪河湖內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和高稈作物。
(二)修建圍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設置攔河漁具。
(三)堆放、傾倒、掩埋、排放污染水體的物體以及清洗裝貯過油類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車輛、器具。
(四)非法采砂、取土、爆破、鉆探、挖筑魚池。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事宜。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侵占、毀損堤防、水閘、護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設施、防汛備用的器材、物料和河長制公示牌、河湖劃界公告牌、界樁等。
對違反河道管理法律法規和本公告規定的單位和個人,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將移送司法機關追究相關責任。
特此公告。
仁化縣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