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鎮(街),縣直各單位:
古樹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貴遺產,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它們保存了彌足珍貴的物種資源,孕育了自然絕美的生態景觀,承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鄉愁情思,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文化、生態、科研價值和較高的經濟價值。目前,我縣統計在冊的掛牌保護古樹有813棵,古樹群26個。這些古樹,承載了許多人文歷史,見證了許多風雨變遷。為進一步挖掘我縣古樹里面的厚重內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仁化縣綠化委員會、縣委宣傳部、縣林業局、縣文聯聯合開展“仁化古樹神韻”征文活動,并向社會各界廣泛征稿。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仁化縣綠化委員會、中共仁化縣委宣傳部、仁化縣林業局、仁化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承辦單位:仁化縣文學學會
二、征稿對象
全縣黨員、干部、群眾和廣大文學愛好者。
三、征文目的
進一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建設,挖掘我縣古樹后面的厚重內涵,建設綠美古樹鄉村,打造生態文化、綠色文化,讓人們自覺愛護生態環境,激發對美好生活和美麗家園的熱愛之情。
四、征稿體裁和內容
征文作者自行選定掛牌古樹中的某一棵古樹(或某個古樹群)進行創作。縣綠委辦在813棵掛牌古樹中精選100棵古樹,在26個古樹群中精選6個古樹群,并將其有關資料提供征文作者參考(資料詳見附件)。征文分兩種體裁進行征稿:
(一)散文類。通過實地觀賞古樹,觀察周邊環境特色,以描寫、抒情為主,著力刻劃出古樹的精氣神,展現古樹的韻味、意境和魅力,讓人感受生態建設帶來的美麗景色,充分展現古樹美、鄉村美、生態美。
(二)故事傳說類。通過實地了解探訪民間傳說,深入了解古樹后面的故事,以講述古樹成長、保護過程中的具有代表性或影響力的事件為主要內容,挖掘古樹鮮為人知的奇聞軼事、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傳播濃厚的鄉土氣息和久遠生態文化,傳遞民間正能量,留住那一份鄉愁情思。
五、征稿要求
(一)篇幅。稿件篇幅控制在2000-4000字為宜,每一類型體裁每人限投稿3篇。
(二)提交。征文只收電子稿件,稿件格式為word文檔格式或wps文檔格式,來稿請發至郵箱:rhlybgs@163.com,聯系人:鄧志鵬,聯系電話:0751-6356224。投稿文件署名為“仁化古樹神韻征文:+作品標題+作者”,稿件末尾注明作者姓名、單位、聯系方式及所寫古樹所在位置、編號。
(三)同一棵古樹如有多人撰寫,出現寫作內容、角度相似的,通過評審團評出最貼切真實的文章作為入選作品。
(四)內容。作品要求原創,如有抄襲或侵權的,責任由作者自負。稿件要求圖文并茂,并在文稿中插入所寫古樹的圖片。作品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藝術性和邏輯性,不能胡編亂造,不能有宣揚封建迷信、不正確的政治言論和有悖公序良俗等方面的表述。
六、征文時間
征文時間自通知發布之日起,至2019年3月31日截稿。
七、評審方式
此次征稿,將組織評審團對兩類稿件分別評選出入選作品,數量分別控制在100篇以內,具體入選數量根據投稿數量和作品質量確定。
(一)初審。征稿截止后,2019年4月中旬由縣綠委辦和縣林業局組織評審團進行初審,對稿件按要求進行第一輪篩選。
(二)復審。初審結束后,2019年4月下旬,由縣文聯組織韶關市作家協會評審團對初審合格的稿件進行評選,確定入選作品。
(三)公示。評審結果出來后,將在仁化縣微信公眾號“仁化發布”公示七天,無異議后進行公布。
(四)頒證。對評審出的入選作品,由主辦方向作者頒發入選證書。
八、入選作品刊用
(一)此次征稿不另付稿酬,對評審出的入選作品每篇獎勵500元(不論字數),未入選作品一律不退稿。
(二)入選作品將由主辦方分別收入《仁化古樹神韻》(暫定名)出版。出版后入選作者將無償獲贈本書籍。
(三)主辦方可將入選作品無償用于公益宣傳、非盈利性出版等。
九、未盡事宜,由主辦方負責解釋。
仁化縣綠化委員會
中共仁化縣委宣傳部
仁化縣林業局
仁化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2018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