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規劃統計

        2016年仁化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發布日期:2017-03-30 11:51:00 來源:本站
        打印

        2016年,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和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我縣主動融入珠三角,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穩中求進,全年全縣經濟運行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地區生產總值首次邁上了百億元臺階,為103.3億元,增長8.6%,取得自2008年以來最好的成績,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16年全縣生產總值(GDP)1032909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9993萬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377033萬元,增長5.5%,其中:工業增加值347920萬元,增長9.6%;第三產業增加值445883萬元,增長13.4%;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0.8%、24.5%和64.7%,分別拉動GDP增長0.9、2.1和5.6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20.3:36.5:43.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9599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7467美元。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10.9%;批發和零售業增長15%;住宿和餐飲業增長8.6%;金融業增長8.6%;房地產業增長0.4%;其他服務業增長18.6%。全縣民營經濟增加值576127萬元,增長7.2%,占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5.8%。

        表1:  2016年仁化縣地區生產總值構成   

                                                                           

                                              單位:億元

        指         標

        2016年

        比上年  (±%)

        地區生產總值

        103.3

        8.6

          第一產業

        21

        4.6

          第二產業

        37.7

        5.5

            工業

        34.8

        9.6

            建筑業

        2.9

        -27.2

        第三產業

        44.6

        13.4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6.4

        10.9

            批發和零售業

        9.2

        15.0

            住宿和餐飲業

        3.6

        8.6

            金融業

        2.8

        8.6

            房地產業

        4.1

        0.4

            其他營利性服務業

        5.3

        24.9

            非營利性服務業

        13.1

        16.2

        2010年至2016年仁化縣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長速度

                           億元                                              %     

        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2767萬元,同比增長6.35%,其中:稅收收入35095萬元,同比下降6.2%;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26410萬元,同比增長3.1%,其中:教育支出41230萬元,同比增長12.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4125萬元,同比增長35.4%,民生類資金支出18.4億元,占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81.4%。

        2010年至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及增長速度

                         億元                                           % 

        2016年末全社會從業人員108948人,比上年增長0.1%,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53096人,下降0.5%;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7210人,增長0.5%;第三產業從業人員38642人,增長0.8%。年末全縣城鎮登記失業人員789人,登記失業率2.4%。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990人,安置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641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19人。 

        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經濟總量不高,第三產業比重不高;經濟發展效益和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低,缺乏輻射面廣、帶動能力強、創利稅高的龍頭企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存在短板指標;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緩慢,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務依然艱巨

        二、農業

        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62.5萬畝,增長0.6%,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4.3萬畝,同比下降2.2%,水稻種植面積18.5萬畝,同比下降1.9%;油料種植面積13.3萬畝,增長2.1%;蔬菜種植面積13.97萬畝,增長4%,水果種植面積8.6萬畝,同比增長13.2%,茶葉種植面積2.37萬畝,同比增長0.6%。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億元,增長4.6%。農業增加值21億元,同比增長4.6%。

        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34278千瓦,增長1.1%;農村用電量4487萬千瓦時,增長8.5%。

        2010年至2016年農業增加值及增長速度

                         億元                                          %

        表2:2016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指標名稱

        單位

        2016

        2015

        增減(%)

        糧食

        102853

        103554

        -0.68

        其中:稻谷

        83513

        84808

        -1.53

        花生

        33650

        32810

        2.56

        水果

        63260

        57698

        9.64

        茶葉

        2165

        2138

        1.3

        蔬菜

        233580

        221984

        5.22

        水產品

        9656

        9432

        2.37

        生豬飼養量

        萬頭

        26.89

        27.54

        -2.36

        生豬出欄量

        萬頭

        16.6

        16.9

        -1.78

        三鳥飼養量

        萬只

        323

        321

        0.62

        出欄和自宰家禽

        萬只

        233

        232

        0.43

        三鳥存欄量

        萬只

        89.6

        88.4

        1.36

        禽蛋產量

        1279

        1306

        -2.07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37.7億元,增長5.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9.2億元,增長10.3%。年末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有56家,比上年持平,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0億元,增長3.4%。

        2010年至2016年工業增加值總量及增速   

                        億元                                            %                

            全縣建筑業實現增加值2.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2%。資質建筑企業4個,建筑企業總產值1.97億元,下降18%。

        表3:2016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產品產量

        比上年增減(%)

        發電量

        萬千瓦時

        123055

        17.8

        其中:水電

        萬千瓦時

        48078

        44.8

             火電

        萬千瓦時

        74977

        5.2

        鋅精礦

        萬  噸

        114728

        -1.3

        鋅  錠

        122680

        -0.7

        硫  酸

        40150

        72.3

        粗鋼

        13639

        -80.1

        鋁  材

        8328

        -48.7

        人造板

        立方米

        349347

        14.8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63.7億元,增長5.3%,其中:城鎮投資完成58.6億元,增長2.9%。分投資主體看,國有及國有控股經濟投資7.4億元,下降41.2%;外商及港澳臺經濟投資2.5億元,增長255.8%;民營經濟投資25.1億元,下降32.3%。在三次產業中,第一產業投資4億元,同比下降48.9%。第二產業投資40.15億元,同比增長72.6%,第三產業投資19.58億元,同比下降33.5%。

        2010年至2016年仁化縣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及增速

                           億元                                        % 

        全縣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5.1億元,同比增長42.7%。商品房銷售面積18.07萬平方米,增長6.8%,其中,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18.07萬平方米,增長7.2%。商品房銷售額5.77億元,增長13.5%,其中,住宅商品房銷售額5.77億元,增長15.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3.14萬平方米,增長12.2%。

        五、交通和郵電業

        年末全縣公路通車里程1851公里,其中:高等級公路246公里,公路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83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92280萬噸公里,比上年下降2.4%;完成旅客運輸周轉量10892萬人公里,增長5.7%。全年交通運輸倉儲業實現增加值6.4億元,比上年增長10.9%。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收入2837萬元,比上年增長22.8%;電信企業營業收入14526萬元,同比增長6.7%;固定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3萬門,增長0.6%;固定電話用戶3.4萬戶,下降4.2%;移動電話用戶17.3萬戶,下降0.8%;互聯網用戶11.8萬戶,增長8.4%。

        六、貿易、外經和旅游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5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6.9億元,增長11.3%;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5億元,增長3.2%。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745萬美元,比上年下降34.6%,實際利用外資112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4.4%。

        全年接待旅游人數852萬人次,增長16.2%,旅游總收入49億元,增長16.8%。

        七、金融和保險業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90.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8%。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2.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1%。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36.7億元,增長10.4%,其中,個人中長期消費貸款7.47億元,比年初增長31.8%;個人短期消費貸款0.53億元,比年初增長191.1%。存貸比40.53%,同比提高0.63個百分點。

           全年保險機構保費收入8398萬元,增長9.5%,其中:人壽保險保費收入4891萬元,增長10.5%;財產保險保費收入3507萬元,增長8.1%。全年支付各類賠款4820萬元,增長39.3%,其中:人壽保險支付各類賠款3269萬元,增長56.3%;財產保險支付各類賠款1551萬元,增長13.3%。

        八、教育、科技、文化和體育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縣擁有各類學校71所(含凡口,不含教學點),其中:全縣普通中小學30所,中職一所,特殊學校一所,幼兒園39所,在校學生人數36592人,增長2.1%。學齡兒童入學率98%,小學畢業升學率100%,初中畢業升學率98.7%。

        表4: 各類學校教育發展情況

         

        學校數(所) 

         招生數(人) 

        在校學生(人) 

        畢業人(人)

        幼兒園

        39

        2916

        9652

        3468

        義務教育

        28

        5563

        22259

        4452

        高中

        2

        1323

        3898

        1390

        中職學校

        1

        188

        762

        371

        特殊教育學校

        1

        6

        21

         

        合計

        71

        9808

        36592

        9681

        高考錄取人數(含高職類)1374人,其中,本科錄取666人,專科錄取597人。

        2016年度全年申請專利186項,實用新型38件,外觀設計22件專利授權72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36項,發明專利授權12件。

            2016年末全縣有文化站11個,文化廣場有15個。文化館、博物館、公共圖書館、青少年宮各1個,劇場、影劇院1個,公共圖書館總藏書量13.9萬冊,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 %

        年末全縣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8平方米,200米田徑場32個。參加2016年韶關市“體彩杯”龍舟賽,獲得第八名的好成績。參加2016年韶關市青少年錦標賽,獲全市各縣區團體總分第二名。向市體校輸送優秀運動員5人2016年7月9-10日成功在韶關市仁化縣石塘古村舉辦2016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韶關·仁化站)比賽,獲得了省、市領導以及社會各界人士、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

            九、醫療和衛生

        年末全縣有衛生醫療機構46個,其中:各類醫院32間,綜合醫院3間、衛生院11間,床位750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087人,其中:執業醫師280人,執業助理醫師146人,注冊護士394人。鄉村醫療站115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6.1%。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20.9萬人,比上年增加0.15萬人,增長0.72%。城鎮化率為39.57%,比上年提高0.82個百分點。年末戶籍人口24470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6095人,占39.27%;農業人口148608人,占60.73%;按性別分:男性人口124334人,占50.8%;女性人口120369人,占49.2%。全年出生人口2709人,出生率13.38‰,死亡人口1347人,死亡率6.65‰,人口自然增長率6.73‰。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19元,比上年增長10.9%;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74元,比上年增長10.5%。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年末全縣參加城鄉養老保險人數75446人,增長2.3%,參加職工企業養老保險44598人,增長2.6%,參加職工醫療保險25271人,增長7.8%,參加職工失業保險14326人,增長1.7%;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78711人,增長2.2%;參加生育保險16586人,增長1.8%,參加工傷保險17668人,增長0.76%,全縣享受社會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33736人,增長4.5%。

        年末擁有敬老院11個,敬老院供養人數147人,五保老人月供養標準從564元/人提高到680元/人。全縣11個鎮(街道)全部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末享受低保救濟戶2061戶,享受低保救濟4208人。

        十一、資源、環境與安全生產

        全縣有自然保護區2個,自然保護區面積6033公頃,全縣森林面積249萬畝。年末林地面積17.3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8.9%,活立木蓄積量1173萬立方米。

        行政區域面積222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19.6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9.6%。城市公園綠地面積106萬平方米。全年平均氣溫為20.3攝氏度,年降水量2276毫米,比去年同期增長41%。

        2016年全社會能源消耗總量為74.8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2.24%,單位GDP能耗為0.737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5.86%。全年全社會用電量12.4億千瓦時,增長8.92%。其中,工業用電10.5億千瓦時,增長5.65%;居民生活用電0.9億千瓦時,增長12.89%。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全年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8起,死亡10人,比上年持平;其中:發生工礦商貿企業事故2起,死亡5人,比去年增長67%;道路交通事故6起,死亡5人,比去年下降28.6%;全年消防火災事故發生10起,無人員傷亡。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9人。

            注:1.本公報中2016年數據為初步統計數,統計圖中2010-2015年數據為年報數。

             2、從2011年起,規模以上工業統計口徑由500萬元調整為20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統計起點由計劃總投資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增速為可比口徑。2012年四季度,國家統計局實施了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改革。2013年起按照新的調查口徑對外發布城鄉一體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分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由于新老調查方案在調查范圍、調查對象、城鄉劃分標準、樣本抽選、計算和匯總方式、指標口徑等方面變化較大,改革后新口徑數據和舊口徑數據存在不可比的差異。從2015年起,“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更名為“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各項存款余額中,“單位存款”更名為“非金融企業存款”、“儲蓄存款”更名為“住戶存款”。

           3、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扣除價格因素)。

             4、2016年人民幣對美元平均匯率為6.6424。

             5、資料來源:本公報中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率等數據來自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社會保障數據來自韶關市社會保險服務管理局仁化分局;財政數據來自縣財政局;貨幣金融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仁化縣支行;外貿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等數據來自縣經濟和信息化局;國際互聯網用戶、郵電業務總量等數據來自郵政及通信部門(單位);旅游數據來自縣旅游局;教育數據來自縣教育局;科技、專利數據來自縣科技局;氣象數據來自縣氣象局;水利、用水數據來自縣水務局;用電量數據來自廣東電網韶關仁化供電局;博物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等數據來自縣文廣新局;廣播、電視數據來自縣廣播電視臺;體育數據來自縣體育局;衛生及人口計劃生育數據來自縣衛計局;低保、社會組織數據來自縣民政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縣安監局;環境監測數據來自縣環保局;林業數據來自縣林業局;戶籍人口數據來自縣公安局;其他數據來自統計局。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

        微信
        智能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