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仁化縣受血鉛異常事情以及外需疲軟與內需收縮三重疊加的影響,經濟發展進入新世紀以來最為困難的一年,但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咬定發展目標不放松,自我加壓,齊心協力,共克時艱,使全縣整體經濟下降幅度逐季收窄,最終實現全年經濟平穩增長。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12年全縣生產總值(GDP)720993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9347萬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329973萬元,下降1.8%;第三產業增加值241673萬元,增長10.8%;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下降0.7%;批發和零售業增長12.7%;住宿和餐飲業增長14.1%;金融業增長18.4%;房地產業增長42.2%;其他服務業增長7.2%。民營經濟增加值389591萬元,增長7.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5604元,增長2.6%。三次產業結構從上年的18.9:52.9:28.2調整為20.7:45.8:33.5,其中第一產業比重上升1.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7.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5.3個百分點。
年末全縣城鄉從業人員106823人,比上年下降0.01%,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54143人,增長0.01%;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6523人,下降3.3%;第三產業從業人員36157人,增長1.5%。年末全縣城鎮登記失業人員954人,登記失業率2.68%。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421人,安置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859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33人。
二、農業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49148畝,增長0.59%;水稻種植面積195557畝,同比增長0.01%;油料種植面積118005畝,增長3.37%;蔬菜種植面積109859畝,增長7.33%。全年糧食總產量106157噸,增長3.07%。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3億元,增長5.1%,其中農業增長5.8%;林業增長5.4%;牧業增長2.8%;漁業增長5%;農林牧漁服務業增長6%。
全縣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45455畝,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20826千瓦,增長2.45%;農村用電量3405萬千瓦時,增長12.04%。
2012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 計量單位 | 產品產量 | 比上年增減(%) | ||
糧 食 | 噸 | 106157 | | 3.07 | |
其中:稻谷 | 噸 | 87162 | | 3.56 | |
蔬 菜 | 噸 | 176204 | | 7.79 | |
甘 蔗 | 噸 | 5910 | | 5.74 | |
花 生 | 噸 | 28655 | | 4.4 | |
水 果 | 噸 | 38693 | | 17.2 | |
肉 類 | 噸 | 16744 | | 2.61 | |
其中:豬肉 | 噸 | 12209 | | 1.84 | |
牛肉 | 噸 | 253 | | 5.4 | |
羊肉 | 噸 | 122 | | -2.4 | |
三鳥 | 噸 | 3978 | | 6.65 | |
水產品 | 噸 | 8475 | | 4.81 | |
三、工業和建筑業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46030萬元,下降8.3%,全部工業增加值301048萬元,下降2.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7508萬元,下降5.7%,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83540萬元,增長5.7%。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9.3%下降到41.7%。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57%,比上年下降了21個百分點;企業利稅總額141906萬元,下降13.3%,利潤總額97594萬元,下降14.4%,虧損企業虧損額33501萬元,下降22.8%。
全縣建筑業實現增加值2892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1%。全縣資質以上建筑企業4個,完成施工產值22126萬元,增長4.4%。
2012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 計量單位 | 產品產量 | 比上年增減(%) | ||
發電量 | 萬千瓦時 | 125515 | | 4.7 | |
其中:水電 | 萬千瓦時 | 51932 | | 16.1 | |
火電 | 萬千瓦時 | 73583 | | -2.1 | |
鋅精礦 | 萬 噸 | 11.85 | | 0.6 | |
鋅 錠 | 噸 | 73699 | | -30.6 | |
硫 酸 | 噸 | 23160 | | -23.8 | |
粗鋼 | 噸 | 29378 | | 13.7 | |
鋁 材 | 噸 | 7186 | | -27.3 | |
人造板 | 立方米 | 137851 | | -7.6 | |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346124萬元,增長10%,其中城鎮投資完成328619萬元,增長6%。在城鎮投資項目中,工業投資完成114379萬元,增長11.5%;基礎設施完成61517萬元,下降22.2%;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53213萬元,增長29.8%。全年商品房銷售額22660萬元,下降37.7%;商品房銷售面積12.39萬平方米,增長0.2%。全年新增項目固定資產投資172542萬元。
五、交通和郵電業
年末全縣公路通車里程1187.5公里,其中高等級146.13公里,公路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57.31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60477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3%;完成旅客運輸周轉量19647萬人公里,增長4.5%。全年交通運輸倉儲業實現增加值33176萬元,比上年下降0.7%。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收入1784萬元,比上年增加6.8%,電信企業營業收入10187萬元,同比增長6%,固定電話交換機總容量4.97萬門,固定電話用戶3.67萬戶,增長1%,移動電話用戶17.61萬戶,增長16.4%。互聯網用戶2萬戶,增長32.9%。
六、貿易、外經和旅游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184223萬元,比上年增長17.6%,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58497萬元,增長16.7%;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5726萬元,增長23.4%。
全年外貿出口總額682萬美元,比上年下降47.5%,實際利用外資1524萬美元,同比下降16.8%。
全年接待旅游人數439萬人次,增長21.41%,旅游總收入249269萬元,增長21.48%。
七、財稅、金融和保險業
全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5348萬元,同比增長12.18%,稅收收入31780萬元,同比增長11.56%;一般預算支出98900萬元,同比增長15.5%,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7809萬元,同比增長2.36%,教育、科技、城鄉社區事務、醫療衛生等事業加大投入,分別增長44.3%、24.7%、45.6%和5.14%。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73952萬元,比年同期增長9.9%,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23963萬元,增長12.5%。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83064萬元,增長18.2%,其中:短期貸款18332萬元,增長26.2%。
全年保險機構保費收入6289萬元,增長9.53%,其中人壽保險保費收入4502萬元,增長4%;財產保險保費收入1787萬元,增長26.5%。全年支付各類賠款1871萬元,增長2.07%,其中人壽保險支付各類賠款641萬元,下降34.8%;財產保險支付各類賠款1230萬元,增長44.7%。
八、教育、科技、文化和體育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高考成績連續五年位居全市八縣(市、區)前茅。全縣擁有各類學校 65所,其中:全縣普通中小學30所,中職一所,特殊學校一所,幼兒園33所,在校學生人數 43017人,增長21.6%;全縣普通中小學招生6495人,下降3%,在校學生25856人,下降2.2%,畢業生6407人,下降17.5 %,其中:普通高中招生1533人,增長6.75 %,在校生4367人,增長3.48 %,畢業生1357人,下降8.8%;初中招生2441人,下降10.6%,在校生7789人,下降7.42%,畢業生2951人,增長14.65%;小學招生 2521人,下降0.32%,在校生13700人,下降0.7%,畢業生2459人,下降8.93%;幼兒園在園幼兒7752人,增長10.18%;學齡兒童入學率 100%,小學畢業升學率 100%,初中畢業升學率100%。
全年取得科技成果4項,其中4項獲市級科技進步獎。全年實施“星火計劃”2項。全年專利申請量181項,專利授權101項,其中發明專利申請8項,發明專利授權3項。
年末全縣有文化站 11個,文化廣場5個,文化館、博物館、公共圖書館、青少年宮各一個,劇場、影劇院6個,電視臺一座,公共圖書館總藏書量10萬冊,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6 %。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內容豐富多彩。成功舉辦縣第四屆運動會和暢游錦江河活動、春節期間文體活動、三八節排舞比賽、中小學生籃球比賽;縣老年體協舉辦了健身氣功、排舞和太極拳、劍培訓班等。在2012年韶關市“周六福”龍舟賽中奪得第十名,并榮獲了體育道德風尚獎;參加廣東省首屆百縣(區)足球賽韶關市預選賽,榮獲優秀組織獎;以及8月8日全民健身日健身秧歌比賽,榮獲市一等獎。
九、醫療和衛生
年末全縣有衛生醫療機構 46個,其中:綜合醫院3間、衛生院11間,床位636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963人,其中:執業醫師234人,執業助理醫師179人,注冊護士318人。鄉村醫療站112個,農村清潔水普及率98%,其中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2.3%,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2.1%,農村合作醫療參加人數164658人,比上年增長0.3%。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戶籍人口23306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3776人,占23.1%;農業人口179289人,占76.9%;按性別分:男性人口117925人,占50.6%;女性人口115140人,占49.4%。全年出生人口4636人,出生率19.68‰,死亡人口1353人,死亡率5.74‰,人口自然增長率13.93‰。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315元,比上年增長15.1%;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61元,比上年增長13.5%。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年末全縣參加失業保險13225人,增長2.4%,參加基本養老保險36231人,增長6.2%,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參保38582人,增長4.2%,參加生育保險13822人,增長1.3%,參加工傷保險15032人,增長10.1%,全縣享受社會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5916人,增長13.5%。全縣參加城鄉養老保險人數67632人,增長3.7%,全縣11個鎮(街道)全部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享受低保救濟戶4202戶,享受低保救濟9535人。
十一、資源、環境與安全生產
全縣自然保護區1個,自然保護區面積3700公頃,全縣林業用地面積17.3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7.3%,活立木蓄積量1028萬立方米。
2012年全社會能源消耗總量為64.73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7.97%,單位GDP能耗為0.9358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10.9%。
2012年仁化縣平均氣溫為19.9℃,年降水量2036.8毫米。
建成污水處理廠1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84.03%;城市公園綠地面積55.66公頃,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13平方米。建成區面積6.26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1.6%,綠地率40.6%。
全年共發生工礦商貿企業事故、交通、火災事故13起,其中:發生工礦商貿企業事故3起,死亡3人,比去年增加了3起(2011年沒有發生工礦商貿企業事故),道路交通事故10起、與上年持平,死亡8人、下降11.11%;全年沒有發生消防火災、農業機械、漁業船舶事故。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15。
注: 1、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公報中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工農業總產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