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是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的統一,人民群眾是改革開放事業的實踐主體。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的重要講話中,再次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重要講話,不僅鮮明回答了改革開放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也深刻指明了改革開放的根本目標和力量源泉。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萬元,貧困人口累計減少7.4億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3.8%,居民預期壽命由1981年的67.8歲提高到2017年的76.7歲……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忍饑挨餓、缺吃少穿、生活困頓這些幾千年來困擾我國人民的問題總體上一去不復返了!”40年來,我們黨既通過提出并貫徹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又從人民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獲得前進動力,讓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激勵人民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實踐啟迪我們,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才能依靠人民推動改革開放,在新時代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廣東改革開放引領了上一個40年,還能不能繼續引領下一個40年,關鍵就看能不能守住改革開放的初心。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廣東重要講話中強調,“要不忘改革開放初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讓改革開放成果更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繼續當好新時代改革開放排頭兵,我們必須把思想和行動切實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堅守改革開放初心,全面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善于從人民的所想所盼中找到改革的著力點和突破口,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使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廣東新時代改革開放,現在正處在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但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局面、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只要始終與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終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跨不過的溝壑。前進路上,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告誡,“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貫徹好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所表達的意愿、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住什么、推進什么,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
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劃槳開大船。我們黨來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人民的意愿是改革開放的出發點,人民的支持是推動改革開放一往無前的動力。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明確要求,“切實把群眾大大小小的事辦好”,“實現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前進路上,我們要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通過廣泛宣傳引導讓廣大群眾認識到,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激勵全省人民為改革開放貢獻智慧與力量,以共享引領共建、以共建推動共享,厚植發展優勢、提升發展境界;要從制度層面發力,從權利保障入手,健全民主制度、拓寬民主渠道、完善法治保障,讓人人可參與、可盡力、可共享。
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民的需要也是如此。既然選擇了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就必須在“更”上取得更大突破,實現更大作為,滿足更多需求,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前進路上,我們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讓人民共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發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人民愿望,是改革開放之源;群眾支持,是改革開放之基。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全省上下務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以人民為中心貫穿于改革開放全過程,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動廣東新時代改革開放澎湃向前、勇立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