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塘鎮以實施城鄉一體綠美提升行動為抓手,著力推進鄉村綠化美化,持續擦亮鄉村振興生態底色。2023年,董塘鎮村莊綠化覆蓋率達45.12%,成功創建廣東省森林城鎮。新龍村以典型村建設為契機,推動村莊綠化美化取得顯著成效,“新龍村模式”示范引領全市綠美鄉村建設掀起新熱潮。
強化統籌規劃,一體推進綠化美化
鎮村兩級成立深入推進綠美仁化生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和統籌全鎮綠美鄉村建設工作,迅速部署動員各行政村全面摸排本村綠化空間,摸清綠美提升點位、綠化面積、綠化長度,新龍村典型村編制了《董塘鎮新龍村綠化實施方案》,形成更為具體的綠美規劃指引。以創建省級森林城鎮為契機,董塘鎮積極爭取省市縣專項資金約2000萬元成功打造了河富大井綠美古樹公園、愛情主題公園等一批示范性公園,完成安崗村“紅色文化+綠色生態”建設;結合新龍村典型村建設,統籌資金50萬元打造出縣域綠美鄉村樣板;同時通過公益捐款、縣直幫扶單位支持、村集體自籌等籌集資金約185萬元推進村莊“四旁”“五邊”綠化和“四小園”建設,總體上形成統籌財政資金綠化一批、縣直幫扶單位支持綠化一批、村集體自籌綠化一批、社會捐助綠化一批、村民自主種植綠化一批的工作格局。
廣泛宣傳動員,多方參與綠化美化
發揮“一線雙聯”“民情夜訪”制度優勢,領導干部進村入戶開展宣傳,累計分發“百千萬工程”知識及村莊綠美工作宣傳資料8000余份。村“兩委”干部及村內黨員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率先對自家房前屋后和院子進行清理規整,主動投工投勞打造“四小園”“美麗庭院”樣板,在全村形成示范引領效應。此外,縣鎮干部入戶調研,聽取村民對綠美鄉村建設的設想和愿景,讓村民成為綠美鄉村的設計師和營造師,實現“要我種”到“我要種”的思想轉變。發起“我為家鄉種棵樹”“古樹名木認捐認養”和“312植樹節”等活動,全面動員鎮村干部、廣大村民和社會公眾參與綠美鄉村建設,全鎮形成植綠愛綠護綠興綠的濃厚氛圍。
結合各村實際,因地制宜綠化美化
各村依托美麗鄉村資源、地理區位資源、古樹群資源、紅色革命遺址等資源稟賦和歷史文化底蘊,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綠美鄉村。立足“環丹霞山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連片創建工程”建設成果,在新龍-新蓮-高蓮片區連片打造“四小園”和“美麗庭院”精品路線綠美鄉村。“活化”安崗村紅色資源,落實華陽寨革命遺址綠地公園和村級森林公園綠化管護,擦亮國家森林鄉村名片,打造“紅色+”綠美鄉村。挖掘河富村大井綠美古樹公園“廣東十大最美古樹群”資源,全面做好周邊村組的公共基礎設施配套和綠化提升,打造綠美古樹鄉村。毗鄰圩鎮的董中村、五一村、江頭村等村實施入口村道和主干道兩旁綠化美化,形成入村風景線,打造特色村道綠美鄉村。
突出用綠享綠,產業賦能綠化美化
董塘鎮兼顧環境綠化和農業生產生活,實現”“綠色顏值”帶動“金色產值”。以美麗庭院為載體,村民在院內空地種植時令蔬菜和本地水果,自給自足的同時增加了農產品銷售收入。新龍村“食味鄉也”“古井人家”等美麗庭院,把自家庭院改建為農家樂和民宿,2023年營收超30萬元,帶動15人就業。河富村“愛樹·丹霞山苑”依托環丹霞山風景區地緣優勢和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在設計上提煉鄉村建筑的特點與特色,自然融入大井古樟樹群,真正“推窗見綠、出門見景”,2023年被評為南粵森林人家,每年帶動村集體增收20萬元以上,并以“寄情山水之間,歸隱鄉野綠林”的主題民宿模式示范帶動新龍村民宿、董聯村民宿先后建成,并吸引社會資金到新龍村投資伊園青菜農文旅項目,有力助推鄉村振興發展。
來源:董塘鎮“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 編輯:徐然(見習) 校對:凌瑩 責編:蔡權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