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專題集錦  /  鄉村振興專欄

        開局“十四五”: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讓美麗鄉村“顏值”永駐

        發布日期:2021-02-26 14:40:54 來源:本網
        打印

        破舊泥磚房改造重獲“新生”、

        新居里傳來陣陣歡笑、

        文旅產業蓬勃發展、

        鄉村民風質樸和諧……

        如今,走進仁化縣的大小村落,

        到處迸發著勃勃生機。

          圖片

          美麗的新龍村。龍全明攝

          

        圖片

        ▲仁化縣城

        黨員干部定期入村收集問題并及時予以解決,黨員干部攜手村民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村民自愿加入村級管護隊維護環境,各自然村重新修訂村規民約……仁化縣為進一步鞏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成效,從長遠考慮、細處著手,讓美麗鄉村“顏值”永駐,讓鄉村振興落到實處。

        圖片

        美麗夏富村一角,朱家強 攝
        夯實基礎  溫暖村民心
        日前,筆者走訪丹霞街道比較偏遠的高聯村,看到新鋪好的硬底化道路連接高聯村道直通八擔丘村小組,村民喜滋滋地用運輸車拉著自種的毛竹、稻谷、蔬菜出去賣。“修了路好!修了路拉貨物都方便!”滿載一車毛竹準備運去毛竹廠的老張說道。

        圖片

        農戶門前平坦的道路,張仕明 攝

        誰曾想到,以前這里還是狹窄、坑洼的沙土路,天晴揚塵、雨天泥濘,給附近群眾出行帶來不便。丹霞街道的領導干部到八擔丘村等村小組開展“一線雙聯”“民情夜訪”活動中,傾聽到村民的心聲:“希望早日實現硬底化道路”。

        群眾有呼聲,干部有響應。丹霞街道、縣愛衛辦、團縣委的駐村工作隊及高聯村“兩委”集中商議,并組織召開村黨員、村小組長及戶代表會議討論,決定由街道黨工委統籌混凝土攪拌料,村黨組織出一點、幫扶單位出一點的方式,鋪建八擔丘村小組、寨下村小組的硬底化道路。這個方案得到了村民的共同支持,村里的鄉賢積極捐錢,施工時村民每家投工投勞,涉及路過地塊的農戶家主動讓地。在村民的全心全力支持下,八擔丘村小組的入村道、村內巷道完成建設,寨下村小組完成第一期道路硬底化建設。

        圖片

        村民投工投勞參與道路施工,張仕明 攝

        在推動鄉村振興過程中,仁化縣充分發揮“一線雙聯”“民情夜訪”活動載體及掛點幫扶單位作用,為各自然村修建村道、巷道以及開展綠化美化、路燈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出行條件整體提升,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善。

        常態化清潔  鄉村靚起來

        仁化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尤其注重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從縣機關單位到鎮(街)、村(社區)的黨組織,結合開展“一線雙聯”“民情夜訪”活動,常態化組織村莊清潔行動。

        圖片

        在丹霞街道夏富村,縣司法局請律師與村“兩委”干部、村黨員反復研究,經村民代表大會表決,融入鄉村振興、法治自治德治精神等,新修訂《夏富村村規民約》,包含遵守村的有關決議和規定、居家整潔、圈養家禽、愛護環境、建房等九條要求的村規民約,并在村顯眼位置設立了徽派特色的村規民約墻。如今,村民自覺遵守“村規民約”,規范整理好柴火、農具,圈養好雞鴨……“約”出了好風氣。

        圖片

        掛點丹霞街道夏富村的幫扶單位縣司法局,到村里開展清潔行動已持續2年多時間。“由局一名班子成員帶隊,每周到村里參與長效清潔行動,向村民宣傳衛生習慣養成……干部們的行動感染了群眾,有些村民拿來掃帚、鋤頭等工具,自覺參與到環境清潔行動中。”縣司法局駐夏富村干部陳如福說。

        圖片

        夏富村村規民約墻,陳如福 攝

        為引導廣大村民執行村規民約,各村在各鎮(街)以及縣文明辦、縣婦聯、縣總工會等單位支持下,還開展星級文明戶評選、“美麗家園”評選、“最美保潔員”評比等活動,共評選出省級文明家庭示范點、星級文明戶等各類先進典型3150戶,109個行政村全部達到文明村創建標準。

        建長效機制  鄉村美麗更長久

         每天早上,在夏富村,都有一批村民在掃垃圾,給花草苗木澆水,對村民亂堆亂放行為進行勸阻……樣樣在行!“有的是公司聘請、有的是公益性崗位,一個月有1400至2300元不等的收入!”村民李叔和6位貧困戶勞動力是村里的管護組人員。

        圖片

        整治后的夏富村廣場,朱家強 攝

        為進一步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成效,仁化縣在村一級設立管護隊伍,并出臺《仁化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管護工作方案(試行)》、《仁化縣農村基礎公共設施管理維護工作制度》等一系列長效管護機制,明確村莊衛生保潔機制、長效機制考評、公共設施管理維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等等方面的長效舉措,采取多種措施強化鄉村治理工作,結合扶貧設立村級公益性崗位,用一定的酬勞讓貧困戶勞動力做綠化、衛生、道路、路燈、建房、文化室、“三線”、自來水及污水等“八大”管護員,打造了村一級永不走的管護隊伍。

        圖片

        美麗的新龍村。龍全明攝

        如今,仁化縣村莊環境越來越好,群眾的衛生意識隨之提升了,雞鴨滿地跑的臟亂差現象不見了,房前屋后變整潔漂亮了,一戶戶美麗庭院、靚麗居室應景而生,一個個鄉村風景如畫。

        圖文:縣委辦、縣融媒體中心

        校對:鄧金梅  編輯:劉亭芳

        責編:蔡權聰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

        微信
        智能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