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專題集錦  /  鄉村振興專欄

        【鄉村振興】“一村一品”富平甫——仁化平甫村打造奈李品牌推進鄉村振興

        發布日期:2018-12-04 09:25:00 來源:韶關日報
        打印


        今年平甫奈李開園現場。(資料圖片)  

        在風景秀麗、丹山披翠的丹霞山下有一小村莊,湞江、靈溪在其身邊靜靜流淌,這個小村莊就是平甫村。新時代下,仁化縣周田鎮平甫村主動對標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關于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在省委統戰部扶貧工作隊的帶領下,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立足區域優勢,利用清甜爽脆的奈李鋪就出一條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訂制平甫專屬產品  

        據了解,平甫村屬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日照充足,經專家測定,該村土壤肥沃、富含硒等多種微量元素。1996年,該村部分村民從湖南汝城引進奈李試種,經過不斷磨合,原本普通的李子品種與當地特有的土壤氣候完美融合,漸漸衍生出了現在這種兼顧杏的香味、李的甜味、桃的軟糯且個大飽滿的奈李品種。    

        “當地的農戶均是零散種植,缺乏專業指導和科學管理,形成不了產業化規模種植和品牌市場影響力。”扶貧工作隊員告訴記者,產業興則鄉村興,產業活則全盤活。如何依托平甫資源稟賦,緊扣發展趨勢,因地制宜,揚長避短,著力打造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現代農業產業是他們來到該村后思考的問題。經過村干部的介紹,最終村中的奈李入選。  

        夯實平甫農業基礎    

        要想富,先修路。工作隊進駐后,第一件事就為村民修通一條可供車行走的“致富路”,在仁化縣、周田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條長2.5公里、投資超60萬元的果園環山硬底路于2016年建成。    

        路修好了,就到改變村民望天打卦這種傳統種植模式的時候了。為改變這種現狀,幫助村民走出種植的誤區,工作隊前后7次邀請省農業廳、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和華南農業大學的專家前來規劃產業布局,對果農進行技術培訓,切實有效地解決了農戶的種植難題,一舉打破了平甫奈李在種植技術上的諸多瓶頸。  

        創建平甫收入模式   

        品質是品牌農業的內涵,代表品牌農業的價值和生命力。工作隊幫助果農走標準化種植之路,嚴格把控奈李種植過程,加強種植管理。依靠奈李品質吸引消費者,從而盈利。想法驅動實干,15畝的示范基地就此建成。在這里,施肥、松土、灌溉均有數可循,套袋、拉薄膜網、自制誘蟲器、殺蟲燈等物理防治措施的使用,更保證了奈李的綠色無公害。    

        經過科學精細的培育管理,今年15畝地產出了近1.5萬公斤個大肉肥的奈李,按照18元/公斤的收購價,年增收20多萬元。有了成功經驗,明年工作隊計劃將標準化種植推廣到剛剛建立起來的“平甫奈李現代化農業扶貧產業園”的1000畝園地中。    

        為了將奈李這個產業做大做強,保證村民既能種得好、又能叫上價,工作隊積極探索出路,采取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據悉,在該模式下沐美綠化以租賃的形式,依法利用和經營扶貧產業園、冷藏庫,并對園區奈李進行統一收購,再按每銷售奈李1公斤支付給合作社0.25元作為利潤分紅,確保了村民和村集體的收入。此外,產業園運營起來后,全年約可帶動40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就業,有效帶動貧困戶脫貧。  

        擦亮平甫奈李門牌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沐美綠化除了將各個果農的奈李進行整合、分級、供應外,還與工作隊共同投入資金建設了一支電商運營銷售團隊,通過微信、網站等渠道宣傳平甫奈李,打造“平甫奈李”品牌。目前,“平甫奈李”商標已完成注冊申請,統一典雅的包裝亦已設計制成,綠色無公害食品認證也正在積極申報中。    

        “我們希望通過統一品質、統一包裝、統一定價、合理整合銷售渠道等方式讓平甫的奈李形成規模優勢、品牌優勢,讓平甫的奈李能走得更遠,使貧困戶脫貧不返貧,使村集體有更多的資金用于改善村居設施、美化村容環境。”工作隊員如是說。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

        微信
        智能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