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專題集錦  /  鄉村振興專欄

        【鄉村振興】沙田柚結出致富“黃金果” 黨建引領成就宜居村

        發布日期:2018-10-12 15:23:59 來源:本站
        打印

        在方圓292平方公里的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韶關市仁化縣丹霞山及其周邊,分布著為數眾多的村莊。近年來,世居于此的村民們在黨建的引領作用下,實踐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通過旅游和生態特色農業的發展,將一個個“貧困村”變成“富裕村”,仁化縣大橋鎮長壩村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

        日前記者走訪大橋鎮長壩村時看到,一棟棟原本破敗的房子經過休整煥然一新,村中的污水池塘也改造成了親水生態公園,老人和孩子在文化廣場上怡然自得,村里的青壯年們則忙著為即將到來的沙田柚采摘期做著最后的準備……沙田柚成致富“黃金果”。

        長壩村是“中華名果”“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長壩沙田柚的主產區。目前,長壩村種植沙田柚2.5萬畝,是有6家企業、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15家家庭農場的大型現代農業產業基地。

        長壩村黨總支書記/黨支部書記譚宜彬告訴記者,長壩村曾是典型“貧困村”,在他剛任村委會主任的上世紀90年代初,村集體經濟幾乎為零,主要靠上級資助,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依托“長壩沙田柚”這個金字招牌發展起來的沙田柚產業,讓村民們嘗到了甜頭,“到2017年,長壩村集體年收入達95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2.8萬元,是韶關市平均水平的2倍。” 

        長壩村有著30多年種植沙田柚的歷史,因山地多、土質適于優質沙田柚的生長,迅速形成了生產規模,確立了產品質量優勢。眼下即將迎來沙田柚采摘期,長壩村沙田柚種植基地里,隨處可見金黃色的柚子掛滿枝頭,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長壩村村干部易志勇介紹說,瞄準長壩沙田柚的商機,長壩村的一些企業和合作社充分利用沙田柚園的美麗生態環境,不斷完善旅游配套設施,發展休閑采摘、生態觀光等農旅融合新業態。目前,長壩村鄉村旅游休閑農業觀光點有8個,長壩沙田柚被評為廣東省第二屆名特優新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長壩沙田柚種植年產值達2個多億。

        “丹霞彩虹”力促村貌升級

        通過發展沙田柚產業,全村農民收入得到較大提高,生活得到較大改善。房屋修葺一新,道路干凈潔凈,長壩村眾壩村小組的村民朱顯威自豪地表示,“全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住得非常舒服,不少在外居住的老人家也回來定居養老了!”

        仁化縣委書記林國華表示,近年來,仁化縣緊緊圍繞丹霞山這一核心,通過“一個引領,四個連片支撐”的鄉村振興工作思路,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率先將環丹霞山農村打造成為全省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連片創建工程樣板,并輻射帶動全縣鄉村振興,努力實現在高水平生態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位于丹霞山區域的眾壩村小組村容村貌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得益于村子被列入了仁化縣“丹霞彩虹”省級新農村示范片主體村。全村采取“黨建+新農村建設”模式,充分發揮村黨總支、黨支部及黨員的上下溝通和示范帶動作用,調動村民全力配合打造以“長壩柚香”為主題的新農村示范村。

        村中污水池塘改造為親水生態公園——河口莊園,完善了村莊水路電網、綠化美化、污水“生態無害化”處理等基礎設施,各村小組主要街巷道實現了硬底化,同時大力實施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對眾壩村門樓、農戶住房外立面等進行了墻繪改造,實行了村民“門前三包”和聘請保潔員保潔的方式,實現了村民生活  垃圾日產日清。

        此外,長壩村還為農民群眾提供了讀書看報、廣播電視、電影放映、文藝演出、體育健身、教育培訓等公共場所,實現公共文化的共建共享。

        黨建引領帶動全村振興發展

        長壩村黨支部書記譚宜彬認為,長壩村實現脫貧致富、鄉村振興,“表面上看,是因為我們發展了長壩沙田柚這個好的產業,但從根本上說,是我們抓住了基層組織建設這個龍頭,以黨建引領和推動了村里各項事業發展?!?/p>

        近年來,長壩村黨支部以服務群眾、改善民生為目標,推行“書記負總責,總支帶支部,支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人人有責任,個個有任務”的工作機制,全力打造基層黨建強村、產業特色名村,成功帶動全村走向了振興發展之路。

        結合“長壩沙田柚”是長壩村民主要經濟來源的實際,長壩村運用“黨建+產業發展”模式,圍繞“一村一品”,打響“長壩沙田柚”品牌,通過黨員致富帶頭人的示范引領作用,帶頭發展沙田柚種植產業,帶動全村農民發展沙田柚特色產業,同時積極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充分調動黨員群眾脫貧攻堅的積極性,安排黨員致富能手對全村16戶相對貧困戶進行結對幫扶,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找準增收致富的路子。

        村民致富之后,村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教育引領群眾的作用,制定村規民約,積極倡導守望相助、鄰里相幫的文明鄉風,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社會環境。同時,長壩村還重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轄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建立有效的治安防控網,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環境。

        在“黨建+精準扶貧”、“黨建+民生事業”、“黨建+社會治理”等方面,長壩村摸索出了獨特的路子,提高了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并先后被評為廣東省名村和市文明村,一個生態宜居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逐漸展現在了世人眼前。

        (縣委辦 譚玉玲  龍全明 郭紅偉 馬聯合/供圖)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

        微信
        智能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