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面推進廣東鄉村振興工作,全省各級黨委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對“三農”工作的領導,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加強和改進黨委對“三農”工作的領導,適應新時代農村工作的任務要求,首先要加強組織領導。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為我們完善黨領導“三農”工作的體制機制指明了方向。全省各市縣黨委要按照省委部署,相應成立鄉村振興領導機構,形成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工作格局。同時要按照會議要求,壓實市縣主體責任,縣級黨委政府發揮好“一線指揮部”作用,縣委書記當好“一線總指揮”,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組織落實;加強對各級領導干部的“三農”業務培訓,全面提高干部的“三農”工作能力;建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制度,持續開展全過程、常態化督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涉及范圍廣、觸及層次深,全省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強化統籌能力和水平,做好把方向、謀大局的工作,把路子走對走實走好。鄉村振興不是一句口號,講究的是一個“實”字。各地區各部門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結合實際、真抓實干,精準施策,不能流于形式、寅吃卯糧。鄉村振興還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要求我們既要有“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又要一步一個腳印,防止盲目蠻干、大干快上“一窩蜂”,防止工作虎頭蛇尾“一陣風”。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維護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促進廣大農民共同富裕,各級黨委政府要強化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意愿,保障村民權利,調動農民積極性,不能大包大攬、包辦代替。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好‘三農’問題,根本在于深化改革。”改革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加強和改進黨委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全省各地區各部門要在定政策、促改革上下功夫,強化鄉村振興的制度供給,深化涉農領域改革,破解影響制約“三農”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釋放農村發展潛力。要在牢牢守住“四個不能”底線的前提下,落實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部署,按照中央要求加快涉農機構改革,加強涉農職能的統籌整合;要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構建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要鼓勵地方創新,支持基層結合實際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及時總結推廣各地經驗。
沒有真金白銀的投入,鄉村振興戰略是喊不出來的,也是干不出名堂來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省各級黨委政府要強化投入保障,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要完善財政投入機制,一方面,認真研究和切實整合省級涉農資金,由各地統籌用于有效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項目;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公共財政資金的基礎支撐作用和“四兩撥千斤”的杠桿效應,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投向農業農村。要擴寬政策性資金來源,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推進普惠金融“村村通”建設,提高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縮小粵東粵西粵北與珠三角差距,是廣東區域協調發展的緊迫任務,這個差距在“三農”發展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我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根本之策,全省各級黨委政府要弘揚先富幫后富優良傳統,完善幫扶工作體制機制,進一步把社會各界力量充分調動起來,注入到“三農”工作中去。要加大對口幫扶和定點幫扶工作,豐富對口幫扶層次,通過各種方式、各個層面的幫扶帶動農業發展、農民致富、農村振興;要扎實開展扶貧濟困活動,廣泛動員企業、社會組織、公民個人參與鄉村振興,支持社會團體、基金會和社會服務機構等投身鄉村振興事業;要營造良好氛圍,認真總結宣傳好經驗好做法,提振全省上下推進鄉村振興熱情。
歷史和實踐證明,黨管農村工作是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政治優勢,黨的領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保證。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要深刻認識肩上的政治責任和艱巨使命,不斷加強和改進對“三農”工作的領導,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銳意進取,苦干實干,久久為功,奮力推動廣東鄉村早日實現全面振興,不負習近平總書記的信任與重托,為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