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專題集錦  /  鄉村振興專欄

        【鄉村振興】仁化縣“紅色鄉村游”備受青睞

        發布日期:2018-10-04 10:05:39 來源:本站
        打印

        10月3日中午12時10分,筆者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東省現存最大的碉堡式建筑——石塘鎮雙峰寨,看到從石塘鎮政府門口到雙峰寨道路兩旁仍然停滿自駕游車輛。在寨子四周,游客們頂著烈日,不停的以這座宏偉建筑為背景,拍照留影。在寨子內,游客們帶著小朋友認真傾聽講解員介紹被廣東省委譽為“廣東農民暴動中最偉大的戰斗”--雙峰寨保衛戰的歷史。碉樓上不少游客在討論炮眼、搶眼等的獨特設計及使用方式。

        緊挨著雙峰寨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石塘古村,成為了游客們這次仁化“紅色鄉村游”路線的必游地。村內保存完好的古宅、古井、古祠堂以及革命遺址點旁,游覽游客成群結隊。飄香四溢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石塘堆花米酒釀造技藝產品,讓不愛酒的女游客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甜酒、美容酒等,不少游客還把石塘堆花米酒當作手信買回去給親朋好友。

        當日,在城口紅色特色小鎮的銅鼓嶺阻擊戰遺址、紅軍街、紅色古驛道、恩村和上寨等,游覽客人也是絡繹不絕,不少自駕游家庭還自行組織了重溫入黨誓詞、致敬國旗、演唱革命歌曲、重走紅軍長征路等活動,大家在參觀紅色革命遺址、走訪古村落中,了解了仁化深厚的紅色歷史文化,領略了紅色鄉村游的無窮魅力,也與孩子們共同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來自東莞的游客張女士深有感觸說:“這次來仁化旅游不僅看了神奇的丹霞地貌,意外驚喜的是讓兩個小孩實地聽了紅色故事,重走了紅軍長路,‘吃’了憶苦思甜‘餐’,提高了他們的愛國情懷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情。”

        據了解,仁化縣是廣東省革命老區,有史記載的紅色革命遺址達210多處,在大革命時期,打響了粵北湘南暴動的第一槍。紅軍長征時期,中央紅軍在仁化轉戰10余天,突破了國民黨軍精心設置的第二道封鎖線。毛澤東、鄧小平及開國十大元帥中有8位留下了光輝足跡,培養了共和國將軍譚甫仁等,留給仁化后代子孫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

        去年來,仁化縣依托優勢,堅持傳承紅色基因、繼承革命文化,全面系統有效推進紅色革命遺址挖掘、保護和利用工作,全力推進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城口紅色特色小鎮、省定黨建示范工程第一批“紅色村”示范點董塘鎮安崗村等項目建設,樹立仁化紅色品牌,努力將仁化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的紅色旅游區域。在國慶前夕,該縣精心推出了經典紅色鄉村游路線,即金喆園→雙峰寨→石塘古村→堆花米酒坊→董塘安崗村→城口銅鼓嶺→城口恩村、上寨村,成為了眾多自駕游家庭游覽丹霞山之余的首選旅游路線,也帶動了沿線農特產品、農家樂等行業的生意,促進了革命老區農民的增收。

        (縣委辦 譚玉玲)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

        微信
        智能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