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下午,仁化縣在董塘鎮河富村大井自然村舉行環丹霞山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連片創建工程啟動儀式。仁化縣四套班子,縣有關單位、各鎮(街)主要負責人以及全縣各村(居)委會支部書記、主任和駐村干部等參加了儀式。
啟動儀式現場
環丹霞山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連片創建工程是仁化縣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鄉村振興工作部署的具體行動,也是推廣“丹霞彩虹”省級新農村示范片一主體村——瑤塘村的開發模式與發展經驗。據了解,丹霞山景區內的瑤塘村原本是落后的小山村,自從開展了“丹霞彩虹”省級新農村示范村建設后,落后小山村建成了徽派特色民居村,村民家家戶戶做起了民宿經濟,瑤塘村成為了丹霞山游客憩息的首選地,瑤塘新村建設模式得到了省長馬興瑞的高度肯定,并指出“瑤塘新村的實踐有力地證明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是可以實現的,韶關市和仁化縣要結合丹霞山旅游開發,系統連片推進丹霞山片區的新農村建設”。
今年來,仁化縣積極謀劃環丹霞山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區建設工程,結合“大丹霞”旅游經濟圈建設,規劃在環丹霞山地區構建“一個中心,兩大環線,三個主體功能區,四大門戶”的格局,“一個中心”即圍繞世界自然遺產丹霞山的中心驅動地位,新農村示范區的核心試點村和輻射帶動村與丹霞山風景名勝區形成資源互補、客源共享、聯動發展;“兩大環線”即以9個主體村為核心,發展農業和旅游業,示范帶動以“兩道”323國道和106國道、環丹霞山風景道為基軸線,形成外部交通和綜合綠道兩大環線,帶動區域整體的旅游休閑產業和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三大主體功能區”即生態休閑度假產業區、城鎮綜合服務產業區、現代農業與休閑農業產業區;“四大門戶”即打造大橋古洋環丹霞山片區南部門戶、周田張屋環丹霞山片區東南門戶、丹霞街道黃屋環丹霞山片區東部門戶、董塘河富環丹霞山片區西北門戶。
為構建“一個中心,兩大環線,三個主體功能區,四大門戶”的格局,仁化縣在環丹霞山地區推廣瑤塘村的開發模式與發展經驗,開展環丹霞山23個村(居)247個自然村開展道路連片、設施連片、產業連片、文化內涵連片“四個連片”建設,全面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區。其中,今年重點打造大橋、水江、平甫、較坑、嶺田、坪崗、河富7個示范村。力爭到2020年,環丹霞山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區初具規模,到2022年環丹霞山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連片示范區基本建成。
整治后的仁化石塘光明村馬斯垇村莊秀美宜人
仁化縣統籌推進環丹霞山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連片創建,成立了由縣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環丹霞山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連片創建總體規劃、建設工作實施方案以及工作任務清單,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等。同時堅持分批分期、梯次創建,突出鄉村特色,不搞統一模式;堅持農民主體,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
目前,環丹霞山片區的夏富村、黃屋村、長壩村已進入建設提升階段,環丹霞山片區7個省定貧困村以及部分非省定貧困村已進入污水處理設施、道路硬化、文體設施等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施工建設。
(仁化縣委辦:譚玉玲 圖片攝影朱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