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記者走訪仁化縣大橋鎮長壩村,看到一棟棟原本老舊的房子煥然一新,村中污水池塘改造成了親水生態公園,老人和小孩在親水生態公園、文化廣場休閑……長壩村委黨支書譚宜彬告訴記者:“這一切的背后,是由于長壩村運用‘黨建+’的發展新模式,充分發揮村黨總支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動長壩村振興發展。”
長壩村是“中華名果”“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長壩沙田柚的主產區。全村有 10個村小組,戶籍人口1773人。該村有一個黨總支,下設2個黨支部,有1個“兩新”黨組織,全村黨員59名。近年來,長壩村黨總支以服務群眾、改善民生為目標,推行“書記負總責,總支帶支部,支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人人有責任,個個有任務”的工作機制,全力打造基層黨建強村、產業特色名村,成功帶動全村走向了振興發展之路。去年,長壩村村集體年收入達到80萬元,農民人均純年收入達2.8萬元。
記者走在長壩村眾壩組,看到改造一新的道路干凈潔凈,村民朱顯威自豪地告訴記者:“眾壩組列入‘丹霞彩虹’省級新農村示范片主體村后,經過政府的精心規劃整治,全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住得格外舒服,不少在外居住的老人家也回來定居養老了!”。
長壩村位于環丹霞山區域,被列入了仁化縣“丹霞彩虹”省級新農村示范片主體村后,該村采取“黨建+新農村建設”模式,充分發揮村黨總支、黨支部及黨員的上下溝通和示范帶動作用,調動村民全力配合打造以“長壩柚香”為主題的新農村示范村,村中污水池塘改造為親水生態公園——河口莊園,完善了村莊水路電網、綠化美化、污水“生態無害化”處理等基礎設施,對眾壩門樓、農戶住房外立面等進行了墻繪改造,實行了村民“門前三包”和聘請保潔員保潔的方式,實現了村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同時,為農民群眾提供了讀書看報、廣播電視、電影放映、文藝演出、體育健身、教育培訓等公共場所,實現公共文化的共建共享。
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要有新村新貌,更要有產業經濟。結合“長壩沙田柚”是長壩村民主要經濟來源的實際,該村運用“黨建+產業發展”模式,圍繞“一村一品”,打響“長壩沙田柚”品牌。“黨總支有黨員致富能手25名,大家積極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利用我們村特有的地理環境,引導村民擴大沙田柚種植面積。目前,全村種植沙田柚2.2萬畝,其中本地農戶種植的有8000余畝。種植農戶達到118戶,成立沙田柚種植專業合作社4個。”長壩村村干部易志勇介紹說。瞄準長壩沙田柚的商機,長壩村的金喆園企業和部分合作社,充分利用沙田柚園的美麗生態環境,通過黨員致富能手的示范帶動,還不斷完善旅游配套設施,發展休閑采摘、生態觀光等農旅融合新業態。目前,長壩村鄉村旅游休閑農業觀光點有8個,長壩沙田柚被評為了廣東省第二屆名特優新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長壩沙田柚種植年產值達2個多億元。
與此同時,長壩村還在黨建+精準扶貧、+民生事業、+社會治理等方面摸索出了獨特的路子,提高了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長壩村先后被評為廣東省名村和市文明村,一個生態宜居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逐漸展現在了世人眼前。
來源:縣委辦譚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