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14日,仁化縣召開全縣鄉村振興工作會議,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省、市鄉村振興工作會議精神,并對全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全面動員部署,要求全縣上下堅持以習近平“三農”思想為指導,大力推動鄉村組織、產業、生態、文化、人才等“五大振興”, 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為實現全面小康奠定堅實基礎。
會上,仁化縣委書記林國華對全縣推動鄉村振興工作進行了動員部署,縣委副書記邱志堅對《仁化縣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方案》做了起草說明,副縣長梁鈺清、沈建圖分別進行了具體部署,仁化縣“五大振興”牽頭單位等進行了表態發言。
會議要求:要推動鄉村組織振興,大力實施“頭雁”工程及“十佳”農村黨組織書記評選活動,分批對村級組織活動場進行改擴建,重點打造33個省定貧困村黨建示范點以及董塘鎮安崗村“紅色村”黨建示范工程,持續開展“一線雙聯”活動,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以仁化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為依托,做大做強優質稻、蔬菜、水果、茶葉、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大力發展民俗風情體驗、紅色教育等特色旅游文化產業,建設一批集休閑觀光、科普體驗、采摘垂釣等于一體的農業休閑觀光旅游區,力爭每個鎮培育一個以上主導產業,每個行政村打造一個以上特色農產品,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產業支撐。要推動鄉村生態振興,以落實河長制為突破,加快推進錦江河、董塘河流域等綜合治理,堅決打好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全力參與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建設工作,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要推動鄉村文化振興,以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為抓手,加快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工程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傳承紅色文化,加快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等建設,堅決打好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三年攻堅仗,以優良文化推動鄉村振興。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大力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實施優惠政策引進農業技術人才,建立鄉賢對接機制和仁化籍杰出人才庫,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會議還要求以產業幫扶為核心,突出特色產業促脫貧、資產性收益促脫貧、創新金融模式促脫貧,提升高質量穩定脫貧水平。以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為支撐,今年要完成33個省定貧困村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實施環丹霞山23個村(居)247個自然村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連片創建工程,提升農村生態宜居水平。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補齊農田水利、農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和農村教育、衛生醫療等公共服務短板,提升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會議以觀看鄉村振興專題片、召開鄉村振興大會、參觀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分組座談討論等形式舉行。仁化縣四套班子領導和“法檢”兩長,縣有關單位負責人,各鎮(街)黨(工)委書記、鎮長、分管扶貧工作黨委副書記、組織委員,各村(居)黨支部書記、主任以及駐村干部等參加了會議。
(仁化縣委辦:譚玉玲 圖片攝影:朱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