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村民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收益?我縣因地制宜,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帶動鄉村產業發展,不僅村子變美了,農民富裕了,更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可持續的產業基礎。
“古井人家、胖子家宴、食味鄉也、尚舍花園······” 董塘鎮新龍村第一期美麗家園創建項目6戶試點庭院建設已經完成,從“方寸地”到“增收園”,庭院經濟有聲有色。
寧聲珍介紹,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新龍村合理利用拆后土地開展村莊綠化行動,對村莊、房前屋后、庭院綠化美化。同時,開展村道硬底化、集中供水、雨污分流等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根據村實際,鼓勵村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地發展庭院經濟,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新龍村第二期美麗家園創建項目已確定執行方案。
而在董塘鎮安崗村,近年來通過污水管網建設、道路提升改造等工程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民風民俗,依托紅色革命遺址,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當地群眾生活質量明顯提升。
丹霞街道牛鼻村,得益于環丹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連片建設工程,乘著閱丹公路的東風,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夏富沿線的游客量,至少增加了兩倍以上,民宿發展也增加了,農家樂的戶數也增加了,農家樂的生意比以前至少翻了三倍以上?!笨h人大丹霞街道工委主任梁美娥說道。
在我縣,通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以產業發展帶動一方百姓致富的案例不勝枚舉。
“我縣以丹霞山自然風光、紅色歷史文化資源、農產品等為特色,先后實施了環丹、閱丹、省級廊道、董塘河碧道、韶贛鐵路沿線美麗鄉村工程建設。”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朱梁說。
結合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我縣因地制宜分類提升村莊風貌,針對一般類村莊,重點突出環境整治、農房風貌管控、綠化美化和長效管護,整體推進農房外立面改造,實施了城口紅色小鎮、安崗省級黨建示范“紅色村”等一批重點工程,不僅農村整體面貌發生了很大改變,更以產業發展為牽引,帶動村民致富。
圖文:縣融媒體中心 廖志英 盧劍鋒
校對:古燕霞 編輯:劉亭芳
責編:蔡權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