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縣作為韶關市唯一的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以成功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為目標,打造“仁愛仁化”城市文化品牌,堅持“五強化五提升”,全力創建“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仁愛之城”,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仁化縣把創文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的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指揮部,組建了由常務副縣長任組長的創文鞏衛實地督導組,創新實施創文網格化管理模式,將縣城劃分為16個創文網格小區,每個網格區成立臨時黨支部,設立區長、路長、街長,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組織領導格局。制定出臺了《仁化縣關于加強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工作的實施意見》《仁化縣2019年創文網格區區長、路長、街長制工作考核方案》《仁化縣創文網格小區綜合整治工作考核方案》《2020年仁化縣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百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等配套制度,將文明創建工作納入各鎮街、各單位的年終績效考核,每月通報各鎮街、各創文責任單位、創文網格小區落實創文工作任務評比排名,確保創文工作靶向發力、高效推進。
仁化縣以創文工作為總抓手,整合資金6億余元,統籌推進全域旅游、環丹建設、路域整治和城鎮提升等中心工作,完成國省道及縣城主次干道沿線商鋪廣告牌改造升級,連片打造環丹生態宜居美麗鄉村23個,整治提升環丹國省道沿線房屋外立面1150棟13.1萬平方米,道路景觀86處,建設小廣場12個,鋪設古街巷道5607平方米。利用農村破舊泥磚房拆后土地建成小公園90個、污水處理設施20座、村道巷道硬底化42條等,打造了榕樹下、上陂頭等一批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完成了55個鄉村綠化美化示范點建設。大力實施縣域生活污水處理廠及污水管網升級改造工程PPP項目,服務城鎮18.6萬人。實施交通優化提升工程,完成仁化電信大樓北至松香廠市政道路工程、高坪路改造提升等項目。實施城市景觀提升工程,完成丹霞大道景觀燈飾改造126盞等惠民工程。結合揚塵治理完成233處平交口道路硬底化建設,建成最美閱丹公路46.2公里。以服務和改善民生為宗旨,新建粵北首家“刷臉”借書的風度書房,建成一批社區公園、街頭綠地,增設8個停車場500個停車位,打造“公園綠地10分鐘服務圈”“文體便民10分鐘服務圈”,真正讓創文紅利惠及民眾。仁化縣以創文工作為抓手推動全縣各項中心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有5個省、市級工作現場會和3個大型環丹賽事在仁化成功舉辦,極大提升了仁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強化實踐養成,提升城鄉文明風尚面貌。近年來,仁化評選出縣道德模范及提名75個、仁化好人75個、仁化新鄉賢9個、廣東好人2個、韶關市道德模范及提名6個、韶關好人27個、韶關新鄉賢2個、75名仁化“新時代好少年”、5名韶關“新時代好少年”、1名廣東“新時代好少年”、“最美軍人(軍嫂)”10名。大力推進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全域創建活動。全縣現有全國文明村1個、省級文明村1個、市級文明鎮8個、市級文明村22個、縣級文明鎮2個、縣級文明村73個,并成功打造“鄉村振興巾幗行動示范村”11個。其中董塘鎮新龍村打造成市級“家越美 粵幸福”美麗家園示范點,南湖村打造成省級“家越美 粵幸福”美麗家園示范點。深化文明校園創建,成功創建“廣東省安全文明校園”5所、“韶關市文明校園”15所、“廣東省書香校園”9所、“韶關市書香校園”2所。今年7月仁化被列入全國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長征片區(紅一方面軍),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等5個單位被命名為韶關市第七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董塘鎮安崗村被列為廣東省“紅色村”黨建示范點。同時,以志愿服務的方式實現惠民便民零距離。仁化全縣注冊志愿者服務隊334支,實名注冊志愿者29295人,占全縣常住人口的13.83%。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國試點縣工作,大力實施彰顯仁化特色的“八大品牌”(紅心閃耀、仁愛仁心、全民尚文、三農快線、醫心醫意、生態和美、夢想啟航、企業護航)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開展文明勸導志愿服務、創文網格小區志愿服務、“學志+”學生志愿服務以及“仁愛仁化+志愿服務”等系列文明實踐活動,強化教育引導和實踐養成,全面提升仁化城鄉精神風貌。今年3月,仁化縣文化志愿者服務隊入選2019年廣東省“最佳志愿服務組織”。
安崗村開展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仁化縣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運用“仁”“愛”文化元素,全力打造“仁愛之城”。建成縣城仁愛廣場、“仁”文化公園、“仁”文化綠道,南湖村家風家訓主題廣場,并在條件成熟的鎮、村建設一批以“仁愛”為主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在國省道、高速路口等位置因地制宜地設立一批“仁”“愛”文化元素和“仁愛仁化”品牌大型戶外宣傳牌。結合文明校園、文明鎮村創建工作,開展以“仁愛”為主題的文明校園、文明鎮村建設。同時,以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為龍頭,輻射帶動城口紅色小鎮、雙峰寨、紅色安崗村等重點紅色文化點位發展,擦亮“紅色”文化品牌,增強“仁愛仁化”的厚重感。結合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工作,仁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將紅色文化、非遺文化、民俗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深度融合,依托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法律法規、文化服務、健身體育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等六大平臺,持續開展以“說仁化、愛仁化、講仁化”為主題的城市文化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仁愛仁化”人文精神深入人心。
仁化200多名文明實踐志愿者代表集中誓師,擦亮“仁愛仁化”文化品牌
陳志文攝
強化測評導向,提升創建工作精準程度。仁化縣2018年啟動新一輪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工作以來,認真總結上一輪創文工作的經驗,及時轉變工作思路。堅持精準對標《測評體系》,認真制定《仁化縣年度測評任務分解表》《仁化縣網報工作需求清單》,力爭做到指標解讀精準、任務分解精準、工作對標精準,確保責任單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工作人員對測評指標清楚、任務清單清晰、時間節點了解,切實當好創文測評的答卷人。全縣各創文責任單位嚴格對照年度測評結果通報,大力開展“查問題、補短板、促提升”行動,深查在問卷調查、網報材料、實地點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精準發力,補齊短板,切實提升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水平。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的沖刺年。仁化縣將貫徹落實中央以及省市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工作部署要求,全面抓好“三線”(綠化線、停車線、公益廣告線),“五面”(地面、水面、空面、墻面、鋪面),“三場”(農貿市場、公共廣場、商場),“三部”(城鄉接合部、高速路口與縣城接合部、主次干道與背街小巷接合部)整治提升,重點補齊問卷調查和網報材料兩大短板,確保實現成功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這一目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書寫仁化新華章。
來源:仁化縣創文辦
校對:古燕霞
編輯:劉亭芳
責編:蔡權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