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專題集錦  /  文明在身邊專欄

        【新時代文明實踐】 仁化:“河小青”志愿服務守護綠水青山

        發布日期:2020-05-11 09:21:32 來源:本網
        打印

        近年來,仁化縣立足北部生態區的功能定位,以筑牢粵北生態屏障為目標,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充分利用“河小青”志愿服務隊開展巡河護河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全面助力“河長制”工作,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推動仁化鄉村生態振興,使全縣河湖生態得到了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



        風景美如畫的錦江廊道 龍全明 攝

        仁化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全國試點縣,積極探索“黨員志愿隊+共青團+青年志愿隊+社會組織”的新時代志愿隊伍模式,建立了縣、鎮、村三級“河小青”隊伍體系,成立了由全縣江河沿岸企業、學校、農村的團員青年和在河長制工作中承擔職責的工作部門干部職工組成的“河小青”巡河護河志愿服務隊,分別對各自所轄區內的河道上下游、左右岸、相鄰地區開展生態保護宣傳、清潔衛生、垃圾污水治理等工作。

        走進扶溪鎮雙合水村河段,微風拂面,空氣怡人,環境優美,河道兩邊的綠道常有許多群眾前來休閑散步,很是愜意。“我來這里散步,經常可以見到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在這里撿拾垃圾,現在河水變清了,環境變美了。”譚阿姨高興地告訴筆者。



        扶溪鎮開展“河小青”巡河護河志愿活動

        “我們組織了50多名志愿者開展巡河護河志愿服務活動,分組前往各村的河道,清理沿河兩岸殘枝枯葉和生活垃圾,打撈河道枯枝落葉和漂浮物,累計清理河道10多公里,清理轉運垃圾約5噸。”扶溪鎮“河小青”志愿服務隊的小羅說道。不僅如此,“河小青”志愿服務隊還深入群眾積極宣傳,發動村民參與到美麗河湖建設中來,讓村民成為美好環境的參與者、受益者,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爭當“河小青”的還有革命老區石塘鎮,該鎮的第一總河長和鎮總河長組織發起爭當“河小青”志愿服務活動。40多名“河小青”志愿者在革命老區石塘河開展河道清理活動,他們手拿鐮刀、鉗子等工具沿著河流而上,清理河道及周邊垃圾和雜草,為進一步加快推進全鎮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水環境生態治理目標而奮斗。



        石塘鎮開展“河小青”巡河護河志愿活動

        這些只是仁化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各級志愿服務隊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志愿活動的一個縮影。自去年以來,仁化縣持續開展河湖“五清”“清四亂”專項行動,清理河道約1444公里,清理全縣各河段約1.28萬噸的水上漂浮物和生活垃圾、河湖障礙物10處,清理違章建筑物13處。

        如今的仁化,無論是風景美如畫的錦江廊道,還是省級碧道試點項目環丹霞山碧道,都體現著仁化縣著力打造“水碧岸美+水岸聯動”的生態廊道,率先在北部生態發展區走出一條碧道建設牽引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子,把河長制作為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努力在高水平生態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圖文: 曾文韜 葉庚蘭

        校對:古燕霞 

        編輯:劉亭芳

        責編:蔡權聰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

        微信
        智能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