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專題集錦  /  全域旅游專欄

        步步皆景 時時宜游 仁化縣奏響全域旅游富民曲!

        發布日期:2020-12-29 14:53:46 來源:本網
        打印

        2020年12月,仁化縣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是全省此批入選的3個縣(區)之一,也是韶關市首個入選的縣(市、區)。

        圖片

        步步皆景、時時宜游的美麗仁化   曾義 攝

        成功入選“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是仁化縣新晉“全國文明城市”后的又一塊金燦燦的招牌,見證了仁化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省委 “1+1+9”工作部署和“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立足北部生態發展功能區定位,形成“紅色文化研學旅游+丹霞山休閑觀光游”為龍頭的全域旅游模式,走出一條生態環境保護和旅游發展相輔組成、相得益彰的發展新路子,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今日仁化,碧水繞丹山,仁化第四屆文化旅游節、大型歌舞劇《月姐歌》首演、南粵古驛道五周年系列活動之2020年仁化定向比賽等系列活動輪番舉行,景點景區人氣旺,城鄉步步皆景、時時宜游。

        提升配套服務  “景”上添花引客來

        “參加文化旅游節后,就自駕到新龍村玩一玩,這里的農家小院別致,果園的柑橘很甜,池塘的魚美味……”仁化第四屆文化旅游節帶動環丹、閱丹的美麗鄉村迎來一大批游客,來自韶關市區的羅小姐對董塘鎮新龍村稱贊不已。

        圖片

        牛鼻村日出   賴繼平 攝

        如何讓游客迎得來、留得住、玩得好?仁化在提升全域旅游體驗上下足功夫,在環丹國省道沿線以及閱丹公路、環丹霞山“萬里碧道”,充分挖掘丹霞文化、紅色文化、移民文化等元素,整治提升村莊,建成一批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游園,發展一批美麗庭院經濟,將景區景點、古村落、農家樂、民宿等美麗節點串珠成鏈,連片發展,打造具有嶺南特色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同時,推出一系列旅游精品線路,其中,丹霞紅色文化線路被認定為首批“廣東省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環丹霞山生態休閑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入選“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

        圖片

        樟林下的童樂   劉昆 攝

        “一路暢游,處處都是好風光,沿途配套設施完備,停車很方便。”羅小姐流連在閱丹公路,有感而發。仁化縣提升覆蓋全域的旅游集散及咨詢中心、旅游指示標識等,在國省道、閱丹公路沿線打造一批旅游驛站、停車場、觀景臺、旅游廁所,提供智慧旅游綜合管理系統、文明旅游服務等軟件配套,營造優質旅游環境,讓游客慕名而來,滿意而歸。

        “旅游+”融合發展 打造沉浸式度假體驗

        12月26日上午,南粵古驛道五周年系列活動之2020年仁化定向比賽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石塘古村開跑。該縣連續五年舉辦南粵古驛道系列活動,帶動當地把體育與文化、旅游、鄉村振興、古驛道保護利用開發工作融合起來,吸引四面八方的休閑游客。

        圖片

        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在石塘古村開跑 縣委辦供圖

        隨著旅游經驗日漸豐富, 游客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旅游,仁化縣推出旅游+文化、旅游+農業、旅游+體育等旅游新業態,讓游客感受到沉浸式旅游帶來的深度體驗。仁化常態化舉辦或承辦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徒步穿越丹霞、丹霞山馬拉松賽等特色品牌賽事活動,吸引一批運動愛好者和游客齊聚丹霞山、城口紅色小鎮、石塘古村等知名景點,一邊享受酣暢淋漓的競技體驗,一邊領略沿途秀美風光和美麗鄉村,吸引更多游客深入體驗當地特色民俗文化,有力帶動周邊農家樂、民宿等旅游經濟發展,為全域旅游注入發展新活力。

        仁化是中國革命老區,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不斷深化文旅融合: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逼真還原了紅軍長征突圍粵北的光輝歷程,紅軍街、思詒堂、雙峰寨等革命遺址修舊如舊,鬢角斑白的老人還在熱情洋溢地講述紅色故事……游客踏上紅色旅游線路,猶如走進歷史時空隧道,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歲月躍然眼前,游客在接受紅色精神洗禮過程中傳承紅色基因。

        奏響富民曲 全域旅游助推鄉村振興

        有著千年歷史的恩村古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成批游客和攝影愛好者慕名打卡,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東莞市鳳崗鎮駐恩村第一書記曾志成說:“我們與旅游公司對接客源,由村民負責接待游客,既讓游客充分體驗古村的風土人情,也讓村民的‘旅游飯’越吃越香。”

        圖片

        千年古村恩村   創森辦供圖

        日前,恩村迎來了100多人的旅游團,村民將新鮮蔬菜以及糍粑、油角仔、糖環等特色小吃擺起了長龍,農旅驛站內農特產品琳瑯滿目,引得游客和周邊村莊村民紛紛駐足采購。中午,古巷飄來農家飯菜的香味,在古城墻、門樓、牌坊間盡情探索游玩的客人來到祠堂,品嘗農家走地雞、粉蒸鴨、香芋煲等地道美食。“有古樓、有特色美食、有鄉味,讓我感受到久違的鄉村田園氣息,你看,我還買了糍粑、蛋散、木耳、香菇干……”來自市區的張女士兩手拎著土特產,滿載而歸。

        圖片

        人景相融 美麗鄉村入畫來   劉昆攝

        如今,全域旅游已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金飯碗”,仁化著力打造“雙區”旅游休閑首選地,不斷延長旅游產業鏈,推進紅色文化旅游經濟帶建設,助推鄉村振興。目前,建成9個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發展丹霞精品民宿400余家,形成廣東著名民宿群,發展酒店、餐飲、農家樂等涉旅企業1100余家,帶旺農特產品銷售,越來越多的村民、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了增收致富。

        文字:譚玉玲、肖曉珍

        校對:鄧金梅  編輯:連喜珍

        責編:蔡權聰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

        微信
        智能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