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馬頭墻式的村標牌,很有特色。不僅有指引作用,也是一處景觀呀!”日前,在仁化縣丹霞街道入夏富村交叉路口,一位來自東莞市的游客對路旁頗具特色的村標稱贊不已。
縣標、鎮標、村標是展示仁化縣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的門戶形象符號。2019年以來,仁化縣結合貫徹落實韶關市縣城品質提升“439”行動計劃、鄉鎮街“139”提升行動計劃及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推進縣標、鎮標、村標建設,在高速公路及國省道出入口、入鄉鎮主要節點、入村口等位置,精心打造展示地方形象、歷史文化、發展成就、美好愿景的門戶形象標志,塑造地方“文化符號”景觀,涵育文明新風。
為方便各鎮(街)、各村建設門戶形象節點,仁化縣建筑設計室統一設計了鎮標、村標參照方案。“現在的鎮標立面馬頭墻高低錯落有序,墻面局部采用鏤空疊瓦的形式,配以較為復古的抱鼓石以及一些復古圖案。村標采用兩級馬頭墻或三級馬頭墻,局部均采用了內凹與鏤空相結合,使得立面效果較為豐富。”仁化縣建筑設計室有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仁化縣的縣標、鎮標和村標均采用了簡約的徽派風格,用簡易的馬頭墻與白墻灰瓦相結合,呈現出嶺南地區的風格特色。在建設過程中,各鎮、村挖掘文化特色,提煉代表性元素符號,融入標識建設中,比如城口鎮融合了紅色文化特色,長江鎮融合了竹文化特色,環丹霞山的鎮及村融合了丹霞山旅游文化元素等。有些還以石刻、景墻、立體空間造型等形式,組合搭配小綠地、小廣場建設,整體效果與仁化縣當地的人文及建筑風格特色契合一體。
目前,仁化縣已建成縣標、鎮標、村標共100余處,成為了仁化縣城鄉的一道精致風景線,市民群眾和游客都紛紛爭相在標識前駐足合影留念。
文字:譚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