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暖陽在閱丹公路上徐徐流瀉,這條有著“廣東最美旅游公路”美譽的道路,連接了仁化縣丹霞山景區和韶關市城區,在樹林、河流、稻田中蜿蜒穿越,宛如絲帶般盤旋在碧綠的山林間,沿途風景美不勝收。
11月16日,閱丹公路迎來了建成后的首場體育賽事——2019年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自行車挑戰賽(韶關站)暨環丹霞山自行車賽。
舉辦或承辦大型體育賽事,是仁化縣以“體育+旅游”撬動全域旅游大發展的重要舉措。今年來,仁化縣結合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力貫徹落實省委、市委大力發展旅游文化產業的工作部署,依托世界自然遺產地丹霞山、廣東省唯一的大型長征紀念館——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等資源,推動生態優勢、文化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積極打響“戶外運動天堂”品牌,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旅游休閑首選地。
提升路域環境 打造最美賽道
“路面很舒適,沿路風景很漂亮,一路騎行忘記了疲憊。”“閱丹公路太美了,還要再來這里打卡。”....16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千余名騎手匯聚丹霞山,沿著閱丹公路飛馳,參賽選手們紛紛被閱丹公路和沿線美景折服。
閱丹公路總長約54.6公里,其中仁化段長約46.2公里。按照打造廣東最美旅游公路的思路,仁化縣高標準高質量精心謀劃,將閱丹公路工程列為重要民生工程,于今年4月正式開工建設。全線采用瀝青鋪蓋,串聯了丹霞山、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瑤塘村、省級古村落夏富村、姐妹峰景區、巴寨景區、牛鼻村竹筏觀光區等多處景點,成為了穿越丹霞山的最美賽道。閱丹公路的建成使用,推動仁化縣實現“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轉變,助推大丹霞旅游經濟圈邁上新臺階。
不僅建成了閱丹公路,今年來,仁化縣結合貫徹市委國省道路域環境整治要求,在國省道仁化路段及環丹道路沿線大力建設景觀節點,多層次、多色彩密植喬灌木及草本花卉,新建了一批休息驛站、生態停車場、旅游停車場等設施,大力實施水泥路向硬底化道路、硬底化道路向瀝青化道路轉變工程,增設道路旅游指示標識,新建或改造旅游廁所,形成了自然、美麗、便民的百里景觀交通廊道。
建設環丹美麗鄉村 步步皆美景
“賽前騎行訓練時就發現沿途的房子很別致,風格統一,賞心悅目,忍不住停下來,拍幾張照片發給朋友看。”騎行組的騎友說道。騎行賽道不僅串聯了眾多景點,還經過了瑤山村、夏富古村、暖坑村、葉屋村等多個村落。
閱丹公路仁化段沿線村莊正是仁化縣環丹霞山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連片創建村莊。今年來,根據省市提出連點、連線、連片發展環丹霞山美麗鄉村的要求,仁化縣在環丹霞山23個村(居)250個自然村,大力開展道路、設施、產業、文化內涵“四個連片”建設,讓環丹霞山村莊與丹霞山形成資源互補、客源共享、聯動發展的良好局面,全面釋放鄉村振興強大動能。
新提升改造的暖坑村就是例子,仁化縣結合發展鄉村旅游,清理整治了村莊的破舊泥磚房屋,按照白墻灰頂標準,統一提升整治民居房。同時,完善了村內的道路、排水、綠化、垃圾清運、文化室、休閑步道、小公園、小廣場等生活設施。瞄準鄉村旅游的商機,村民逐漸發展了農家樂、民宿等經濟。在旅游旺季、黃金周及大型賽事期間,成群結隊的游客前來休閑觀光。
如今,在環丹霞山沿線,一大批美麗鄉村漸次花開,一棟棟融入丹霞文化、紅色文化等元素,具有嶺南徽派特色的民居樓呈現世人眼前,生態停車位、花草繽紛的綠化帶鑲嵌在沿線道路,白墻黑瓦掩映在丹山碧水中,步步皆景。
舉辦大型體育賽事 帶動旅游蓬勃發展
環丹霞山自行車賽舉辦期間,丹霞山及周邊景區迎來了大批游客。參加和觀看比賽之余,游客紛紛涌入丹霞山和附近的景區游玩,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獨特的嶺南風情。“色如渥丹、燦若明霞,對丹霞山慕名已久了,這次陪朋友過來比賽,正好可以爬爬山,欣賞不一樣的美景。”在丹霞山景區售票窗口,工作人員正向游客介紹丹霞山的游玩攻略。瑤塘新村的特色民宿人氣高漲,記者走進丹霞印象連鎖客棧,看到幾個背包旅客正在前臺登記入住,熱情的店家在給游客介紹熱門景點,三五騎友坐在一起暢談騎行的感受。
去年來,仁化縣先后舉辦或承辦了首屆丹霞山半程馬拉松賽、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紅色古驛道·重走長征路、徒步穿越丹霞山等大型體育賽事,閱丹公路成了徒步和騎行賽跑道,石塘古村成了定向越野運動基地,城口鎮成了重走長征路重要地。
今年12月,仁化縣還將迎來徒步穿越丹霞山和丹霞山國際山地馬拉松賽兩項賽事。體育賽事的舉辦,將持續推動仁化縣體育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助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旅游休閑首選地,通過旅游富民造福一方百姓。
文字:譚玉玲 肖曉珍
圖片:龍全明 梁美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