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夏古村鄉村游熱鬧,宣傳部供圖)
進入豐收秋季,仁化縣大橋鎮長壩村金喆園的蜜柚、丹霞街道智翔葡萄園的葡萄、周田鎮和生火龍果生態園的火龍果、扶溪鎮古夏村的鴨稻米等農副產品紛紛成熟上市,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市民游客前來采摘、農耕體驗、賞田園美景,享受鄉村游樂趣。可見在仁化縣,“農業+旅游”融合發展呈現勃勃生機。
農業生態園既賣“產品”又賣“體驗”
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長壩沙田柚在韶關乃至廣東都家喻戶曉。但按照傳統生產經營模式,僅是賣沙田柚,不但銷售產品單一,而且效益不高。仁化縣以長壩村金喆園為示范,大力發展生態休閑農業模式,改變了這一狀況。
(風鈴花觀光園,龍全明攝)
金喆園從2008年開始種植沙田柚,2013年建立了沙田柚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種有沙田柚1.3萬棵。近兩年,在仁化縣農業、旅游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增加了農旅結合的發展思路,不僅園內的14座山頭實現了水肥一體化、智能設備全覆蓋使果樹在干旱少雨季節長勢良好,還完成了環園區觀光道路、觀光亭、休閑場所等建設,建立了魚塘荷花100畝。充分發揮生態柚園優勢,開展園內露營、賞荷花、釣魚、體驗柚子采摘、少兒科普教育等活動。此外,還開展網絡眾籌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網友“認籌包樹”,今年1000多棵柚子樹“被包”。通過農旅結合,發展生態休閑農業,金喆園農業生態園的人氣高漲,身價倍增,平均每個周末的游客量在300人次左右,2017年總經營收入達1200萬元,金喆園被評為了“2017年度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
(長壩沙田柚豐收,馬聯合攝)
金喆園是仁化縣大力發展生態休閑農業的典型。去年來,仁化縣充分發揮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優勢,大力發展新型休閑農業與旅游觀光產業,重點打造周田靈溪河森林公園、大橋金喆園、龍毅圃生態觀光園、紅山茶園等一批生態休閑農業觀光基地,打造一批丹霞鄉村游、民俗文化體驗游、生態觀光游等旅游線路,推動農旅融合發展。探索發展“田園綜合體”模式,打造農事生活體驗和休閑生活體系相結合的農業產業項目。
(火龍果熟了,龍全明攝)
目前,仁化縣已建設規模以上休閑農業、鄉村旅游企業7家、農業觀光或采摘園147家、休閑農莊136家,建成了黃坑貢柑、長壩沙田柚、紅山茶葉等3個萬畝農業生態觀光園。每逢節假日、農產品成熟上市時期,各農業采摘園、生態觀光園便吸引大批量的體驗游客。
美麗鄉村既是“生活家園”又是“旅游樂園”
近日,筆者在仁化縣丹霞山腳下的瑤塘新村,看到一排排徽派民居樓前花草點綴,隨意走進一家“住戶”,入眼的是小橋流水,錦魚游弋,幾名游客正在品茶聊天。
如今,在仁化縣,只要一提瑤塘新村,幾乎無人不知。然而就在幾年前,瑤塘村只是一個普通的村莊,后來趁著仁化縣“丹霞彩虹”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的東風,依托丹霞山景區旅游資源優勢,變成了民宿特色村,實現了富村富民。
(獼猴桃熟了,龍全明攝)
一躍成為仁化縣鄉村旅游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
“瑤塘村在統一規劃建成后,依托丹霞山豐富的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產業,興辦了一批民宿、農家樂、餐飲等旅游配套服務產業,促進新村與丹霞山的融合發展,走出一條以民宿經濟為核心的特色村莊發展道路,吸引了15戶當地村民先后返鄉創業,現在村民共享民宿經濟,實現戶年均收入達到15萬多元。”仁化縣農辦有關負責人說。
(葡萄豐收,農業局供圖)
瑤塘村的“美麗轉身”絕非偶然。去年來,仁化縣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大力開展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在環丹霞山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連片建設、33個貧困村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丹霞彩虹”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等過程中,保留原生態鄉村風貌、生態田園,保護古驛道、古建筑、古村落等歷史文化遺跡,大力完善鄉村道路、旅游公廁、旅游驛站、美化亮化綠化等設施建設,著力打造古村落型、特色民宿型、生態旅游型、紅色旅游型、民俗特色型、農耕文化型等風格各異的鄉村旅游示范點,使鄉村旅游產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荒地變景觀,田園變樂園,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
(黃坑貢柑豐收,馬聯合攝)
目前,仁化縣成功打造了瑤塘民宿村、長壩金柚村、夏富田園村、車灣喜頭村、石塘古村、安崗紅色村等一批特色村,形成了夏富田園觀光游、石塘紅色游、長壩沙田柚采摘游、蛇離梯田觀光游等精品鄉村游路線,帶動了鄉村發展客棧、農家樂、農產品等經營,讓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創業就業、增收致富。
(譚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