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馬忠 周洲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發表重要講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許多新論斷、新觀點。
他總結道:“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實現中國夢,必須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而這‘三個自信’需要我們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定作支撐。”第一次充分說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三個自信”以及“中國夢”的重要關系。結合最近以來習近平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筆者認為應從“中國特色”“民族特性”和“時代特征”三個方面深刻領會“五四講話”中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
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國特色
首先,要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中國大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習近平在“五四講話”中指出:“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要堅守在中國大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論斷意味深長。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的,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國國情,體現中國特色。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非僅僅是作為意識形態和一般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而是充分反映“中國性”的價值體系。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提出和強調諸如“中國夢”“中國聲音”“中國精神”“中國故事”等一系列重要概念,突出“中國性”,目的在于不斷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
其次,要從“三個獨特”中尋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論基礎。“中國大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對習近平之前提出的“三個獨特”論述的印證和說明。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強調:“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他尤其指出:“宣傳闡釋中國特色,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結合這些重要論述,筆者認為,“三個獨特”可以確立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論基礎。只有這樣,才能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國特色”。
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民族特性
首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德性特征與中華民族文化的道德政治觀具有一致性。習近平強調:“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這一論斷明確指出核心價值觀是一種道德。一般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非單純的道德范疇,更有政治范疇的意蘊。習近平之所以將之歸結為“德”,體現了對中國傳統文化道德政治觀的繼承。習近平還提出“國家的德、社會的德”等重要提法,意在發揚繼承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文化。在講到廣大青年要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習近平特別指出,“要修德,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總之,習近平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于中華民族深厚的道德土壤,認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今年2月24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作了明確表述,即“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這些重要思想都需要我們認真領會學習。
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的建構與中國古代哲學“修齊治平”思想具有契合性。在“五四講話”中,習近平大量引用中國古代經典,尤其在談到中國古代“修齊治平”思想時,將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于個人、社會、國家三個層面的價值要求相聯系。他指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要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層面的價值要求……中國古代歷來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某種角度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個人層面的要求,齊家是社會層面的要求,治國平天下是國家層面的要求。我們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這些論述充分說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明顯的民族特性。
最后,要善于從民族文化視角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基于上述理由,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善于從民族文化的角度進行解讀。比如,“愛國”與古代的家國意識和民族情懷、“友善”與貴和尚中的思想、“敬業”與勤勞勇敢的內在品質,都有相同或相似的意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自由”之所以放在社會層面,而非個人層面,正是由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以社會本位為本位,個人自由須讓位于集體,這與西方價值觀中的“自由”觀念完全不同。
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特征
首先,不能割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價值觀的聯系。習近平在“五四講話”中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先后談到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價值觀。他指出:“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是中國先人對當時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在談到“五四精神”時,他又指出:“五四精神體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近代以來追求的先進價值觀。愛國、進步、民主、科學,都是我們今天依然應該堅守和踐行的核心價值。”這些論述,深刻透露出辯證法和發展的深刻思想: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歷史發展中沉淀和形成的,因此不能割斷其與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價值觀的聯系,應看到相互之間的繼承發展,要將“歷史延續性”和“時代特征”統一起來。正因如此,3月11日,習近平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談到“雷鋒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這些無不說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已有各種歷史先進價值觀中不斷發展、充實、沉淀、凝練而來。
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離不開它被不斷賦予的新的時代內涵。習近平指出:“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因此,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與時俱進,體現開放性和包容性。
總之,習近平“五四講話”中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論述,體現出上述三個鮮明特點。正如習近平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所講的:“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可見,上述三個方面對于深刻領會和不斷闡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