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李海榮 吳海清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在全社會建立起共同的理想信念。如果不解決這個根基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難以最大限度地確立和鞏固。因此,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必須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一個首要任務來抓。
理想信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統一性
理想信念彰顯的是旗幟問題、道路問題,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凸顯的是理想信念的具體價值取向問題,具有動態性、開放性。兩者相互構建,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
目標上的一致性。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總體性目標。核心價值觀既是精神理念,也蘊含著現實的目標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目標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它凝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義,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可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理想信念塑造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靈魂工程,強調的是把先進性要求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致力于增強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導人們把個人的價值追求融入民族振興、國家發展之中,努力把全體人民的思想意志統一起來,把全民族的智慧力量凝聚起來,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而不懈奮斗。
內涵上的相融性。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體現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層面的質的規定性;積淀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傳統與優良的道德風尚,吸收、借鑒了人類文明的成果,凝結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分別闡述了我們的價值目標、取向和準則,三個層面相互聯系、相互貫通,各具功能、各有側重,是現階段中國社會“最大公約數”的價值共識和基本的價值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理想信念提供了層次性解讀,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升華了我們的價值追求,構筑了我們的精神高地。
實踐上的契合性。價值觀最深層次的內核是信仰信念。理想信念是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土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理想信念活生生的表現形式,也是理想信念的具體化。反過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內容和領域不斷拓展,為理想信念塑造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理想信念源自現實,又高于現實,具有崇高性。但理想信念并不是完全抽象的,而總是與一定的社會物質條件相聯系,并通過社會實踐才能最終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明特色就是實踐性。把理想信念貫穿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各個方面,理想信念就找到了現實落點和日用而不覺的實踐平臺,并在實踐中注入新的時代特質,賦予真切的人文關懷和自覺的擔當精神。循著認知、認同、踐行的心理發展規律,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使理想信念獲得無比旺盛和堅強的生命力。
理想信念塑造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中之重
理想信念具有真、善、美的特征,支配著一個人的思想與行動,在生活、職業、道德、政治等各個層面、各個方面發揮著引領、整合和規范的作用。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定海神針”。政治上的堅定源于理論上的清醒。我們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的基礎之上,這種理想信念,是國家、民族在發展進程中,也是個人在人生道路上有所依循、知所趨止、頑強進取的定力與韌性所在。因為我們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看家本領,在精神上有“壓艙石”,思想上有“主心骨”,行動上有“指南針”,做事的立場更加堅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也就更加自覺。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動力源泉。理想信念從來不是一個空泛抽象的概念,它總是與國家統一富強的歷史使命結合在一起的,承載著民族的憧憬和希望,成為激勵人民奮進的旗幟。理想越遠大,它的精神動力越強大;理想越高尚,人們的追求越有意義。一個人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堅定追求正義、真理的意志;才能最大限度發揮人的智力,釋放人的能量;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態,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奮斗不息。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支柱。實踐表明,一個人對既有信仰的懷疑乃至拋棄,往往是其他信仰不斷誘惑和分化的結果。當前,我國正處于“四個深刻”變動時期,多樣化的社會思潮開始出現并通過多種方式得以廣泛傳播,迫切要求我們筑牢思想防線,練就“金剛不壞之身”,自覺抵御各種錯誤思想、觀念的影響侵蝕,抵抗住五光十色的各種誘惑。理想信念確立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突破“小我”,追求“大我”,達到一個更高人生境界的過程。如果背棄理想信念,迷戀自我,一個人的氣象和格局就會變得十分渺小、猥瑣,最終失去靈魂與做人的底線;就會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中政治嗅覺遲鈍、政治立場動搖,誤入歧途,甚至腐敗變質。
把理想信念塑造貫穿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全過程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緊緊抓住理想信念這個“牛鼻子”,找準切入點,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由易到難、由近及遠,使之植根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
抓住關鍵,解決認知認同的問題。堅定理想信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認知認同,才能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解決認知認同的問題,教育引導是基礎性工作。要把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多種形式把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和要求通俗化、大眾化。要注重用好文化的力量。優秀的傳統文化及其內蘊的價值觀,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之源,也是支撐我們價值觀自信的底氣與底蘊。我們應當通過創造性轉化,讓優秀的傳統鮮活于當下,為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養發達的文化根系,陶冶情操,啟迪良知,凈化心靈。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以理論的徹底性為堅定理想信念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有力支撐,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鑄就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的高尚品格。
著眼根本,解決立德樹人的問題。習近平同志強調:“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理想信念是立德樹人的基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緊扣理想信念去展開。培養崇高的精神追求和生命自覺,懂得人生的大方向在哪里,并能在時代的大格局中找準自己的位置,認識到作為生命存在的全部意義和社會價值;通過對社會現實的理性反思和價值構建,通過對社會理想的弘揚和自覺示范,塑造道德人格,成為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牢記“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的道理,善于明辨是非、善于決斷選擇,加強道德修養,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立足養成,解決融入內化的問題。習近平同志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實踐本身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不僅產生認知,更是涵養人性和塑造社會理想的源泉。必須立足報效國家、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廣闊平臺,忠實踐行為理想信念而獻身的人生觀,把遠大的理想化作具體的任務與目標,與本職工作結合,從小事做起,從具體事做起。要樹立艱苦奮斗的思想,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樂于奉獻、甘愿吃苦。要勇于創新、敢于擔當,樹立一流工作標準,爭創一流業績。要淡泊名利、廉潔奉公、無私無畏、勇往直前,心甘情愿、毫無保留地為國家、民族和人民貢獻自己的一切力量。這既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理想信念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