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價值觀須落實到公民道德建設上

        發(fā)布日期:2019-11-04 17:24:22 來源:本網
        打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是一項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務。在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需要積極倡導、大力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意味著價值觀建設的重點從理論建構轉到了實踐建構的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建構是一項更為艱巨的任務,最迫切就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落實到公民道德建設的整個過程中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什么需要落實到公民道德建設上 

        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不能只是停留于空泛的理論或空洞的口號,而必須要進入社會現(xiàn)實生活、落地生根,在社會生活中切實地發(fā)揮價值規(guī)范、價值導向與價值整合的效能,從而由單純的價值觀范疇轉化為人們日常的觀念和行動,轉變?yōu)閷崒嵲谠诘膶嵺`生活準則、轉化為人們的日用常行。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fā)揮作用,必須融入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必須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之成為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重在建設,現(xiàn)實的倫理生活和道德風尚,應當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信念系統(tǒng)形成的地基和建設的主要抓手。 

        如果說這一點很好理解的話,那么接下來我們要問的是,為什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落到實處,要進入中國的現(xiàn)實社會生活、發(fā)揮實際的社會功能,就必須要貫徹到公民道德建設中去呢?這就涉及現(xiàn)代中國社會生活的特質和要求,以及現(xiàn)代中國所面臨的根本文化任務的問題。 

        任何一個社會,想要保持持久的穩(wěn)定與繁榮都需要一個牢固而明晰、得到全體社會成員普遍認同和遵從的文化價值秩序的支撐。對于正處于由傳統(tǒng)社會全面轉型為現(xiàn)代社會的我們中國而言,文化上的根本任務就是要適切于中國社會轉型的需要、建構起符合現(xiàn)代中國社會生活特點與要求的文化秩序,尤其是作為文化秩序之核心的價值信念系統(tǒng)。這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實質之所在。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中國社會與傳統(tǒng)中國社會相比已有很大不同,它在結構和基本運作方式上已經發(fā)生了所謂的“公共性轉型”。傳統(tǒng)中國的社會生活在結構上以私人性的生活和交往活動為主體,社會運作主要以家庭為基本單位和中心來進行。從人們交往時的相互稱呼也可以看出,家庭中的角色是一個人最主要的身份,所有人都主要是以某個家庭的特定成員來參與社會生活的,即使入仕為官也仍然如此。所以傳統(tǒng)中國社會本質上是私人性而非公共性的。中國傳統(tǒng)的主導價值信念系統(tǒng)也就主要基于私人性社會生活的需要,主要作為私人生活的價值規(guī)范和道德要求在私人生活領域內發(fā)揮作用,依據(jù)它所構建起的人的道德品質也主要是私人性的所謂“私德”。 

        現(xiàn)代中國社會則不然,自近代以來中國社會在不斷朝著公共性的方向轉變,公共的交往活動、公共生活已經逐漸構成了現(xiàn)代中國社會生活的主體和每個社會成員個人生活的主要方面,公民已經成為現(xiàn)代中國人最主要和首要的身份。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現(xiàn)代中國社會的主導價值觀,必須首先著眼于料理公共生活而非私人生活,必須以某種方式進入到公共生活中,作為人們在公共生活中的價值尺度、道德原則和品質要求來發(fā)揮功能作用,去構建人們在公共生活、公共交往活動中所需要的優(yōu)良品質,亦即“公德”。可見,正是現(xiàn)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特質和要求決定了公民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內在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什么能夠落實到公民道德建設上 

        一方面,這是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價值理念是中國人民長期自覺價值抉擇的最后結果,它是中國社會按照自身的歷史發(fā)展邏輯、時代要求所內在生成的,而不是由任何力量外在強加。因此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構建中國的“現(xiàn)代性”道德價值理念具有歷史的必然性。 

        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乃是基于中國數(shù)千年積淀下來的深厚歷史文化傳統(tǒng)返本開新,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結果。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歷程所形成的主流文化傳統(tǒng)是中華文化的根基和血脈,既是我們中國社會永遠無法脫去的文明基因,也是我們無論走向何處都必不可少、最為豐厚的文化滋養(yǎng)。西方的“現(xiàn)代性”道德價值理念,本質上乃是在西方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基礎上形成、因應于西方社會的特點和現(xiàn)實需要,因而無法完全移植到中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價值信念卻是在已經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生成的,它在深層精神追求上高度契合于中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因而能夠符合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結構、貼切于中國人的所感所思所想。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落實于公民道德建設 

        發(fā)揮法律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的作用。我們需要注意到公共生活、公共交往活動與私人生活、私人交往不同,私人交往主要建立在情感、情理的基礎上,而公共交往、公共生活主要建立在法理、法律和契約的基礎上。所以公民道德建設離不開法律的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對公德發(fā)揮引導和塑造的作用,就需要以制度、法律的形式將自身固化、強化,向全體社會成員清晰地表達出來。 

        根據(jù)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治化思想,治國之道除了制度之外還要靠教化,并且制度還被擺在教化之后。一個社會的長治久安關鍵在于教化。教化一方面是社會風氣、氛圍的改善和形成,另一方面是作為社會成員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和道德實踐。因此,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把社會核心的價值原則轉化為日常生活的道德規(guī)范,亦即轉化為禮的要求,去引導、教育民眾在日常生活、行為中自覺地遵守和踐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公民道德建設是一個開放的互構過程,這一方面是由于中國的社會轉型仍然沒有完成,中國的公共性社會生活模式仍處于建構的過程之中,因此現(xiàn)代中國社會所需要的基本價值信念其本身的內涵和外延也需要隨著社會生活的發(fā)育而不斷得到充實和廓清、不斷地修正。另一方面,價值觀念和道德本質上是人的一種自覺,難以強制。因此公民道德需要大力引導但卻不宜由國家或者政府來強制供給,它需要在社會生活中內在的生發(fā)醞釀。國家更重要的工作是以硬性的法律規(guī)范來保證公共生活在正當?shù)慕缦拗畠龋灰錄]有逾越體現(xiàn)最基本價值原則的法律底線,就應當允許其自主的發(fā)展;同時國家又能夠以比較開放包容、比較寬泛的價值信念去引導公民道德的生成。開放性的現(xiàn)代社會要求開放的公民道德,亦要求社會的基本價值觀念保持開放的態(tài)勢。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

        微信
        智能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