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廣東省仁化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深化科協系統改革,在省、市科協的指導下,緊扣基層科協建設和科普公共服務兩大改革,因地制宜推動“3+1”工作。以黨建引領科建,以“農村夜校”為抓手,把科協工作融入基層黨群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兩大陣地”,激發農村陣地提升基層科協組織活力,取得了明顯的改革成效。
一、強化組織,確保學有保障
成立以縣委副書記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農村夜校”人才培養工作。上下聯動研究制定實施方案,明確保障措施,夯實經費保障,做到有人抓、有人管、運轉順、成效好。
以村(社區)黨群活動服務中心為主,充分利用辦公會議場所、遠程教育設備、文化室、圖書室等教育服務陣地資源,建立教學活動場地,并配備滿足教學活動需要的用具。強化監督檢查,每季度對“農村夜校”建設情況進行專項檢查,確保夜校常態化、健康化運行。
二、突出精準,確保教有成效
建立培訓需求收集和發布機制,結合群眾素質、農時農事、民族民俗、科學生活等實際,靈活采取專題講座、案例分析、分組討論等方式開展教學,做到對癥下藥、因需施教。
建立省市縣鎮四級農業技術服務體系,以農村夜校為“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培育孵化服務載體,充分發揮人才驛站人才引進功能,積極引進各類廣東省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韶關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業師資力量,有針對性地組建產業發展培訓指導師資團隊,每個教學點配置4-6名長期教學輔導專家,同時,聯合各級部門業務骨干,定期開展政策理論宣講和農村黨員輪訓工作。
三、搭建載體,確保學有收獲
因地制宜,依托鎮村優勢特色產業基地,利用現有場地條件,參照省級“農村夜校”優秀做法,建立“農村夜校”試點15個。
結合“固定黨日+”“一線雙聯”“民情夜訪”活動,與各職能單位結對共建,采取固定課堂集中教學、組建流動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實施機動教學等形式,突出加強產業種植、畜牧養殖、政策宣傳、法律科普等實用性培訓,切實幫助農民增強培訓實效。
建立培訓帶動機制,每個教學點重點培訓3-5名積極性高的農戶,打造產業培訓指導典型,提振農民信心及教學點的影響力。
仁化縣科學技術協會
2020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