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專題集錦  /  紅色文化專欄

        仁化:保護活化利用紅色資源 助推紅色鎮村高質量發展

        發布日期:2024-02-01 09:11:51 來源:本網
        打印

        “雙峰寨保衛戰中,在國民黨軍隊長期圍困和猛烈進攻下,700多名革命軍民英勇奮戰,寧死不屈,持續斗爭時長達9個月,最終彈盡糧絕,400多名軍民壯烈犧牲,寫下廣東革命史上的悲壯篇章,被中共廣東省委稱為‘農民暴動中最偉大的戰斗’……”今年“七一”建黨節,廣東韶關市仁化縣組織黨員干部前往雙峰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宣講員一邊講解一邊引領黨員干部有序進入雙峰寨內瞻仰參觀,重溫紅色革命歷史。

        仁化縣是中國革命老區、廣東省重點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近年來,仁化縣以實施“紅色引擎工程”為統領,切實加強紅色遺址保護和利用,充分挖掘和活化紅色資源,大力構建紅色文化旅游經濟帶,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仁化縣已摸查革命遺址達380余處,用心用力用情繪制好“紅色地圖”。

        以紅色文化資源打造宣傳教育陣地
        近日,筆者來到紅軍過粵北重點展示園的子項目城口鎮蘿卜壩,整體外墻、長亭和戲臺等已修繕完畢,不久,這里將成為集群眾休閑健身及紅色教育于一體的文化陣地。
        仁化縣持續加強紅色革命遺址修繕保護,2019年以來,累計籌集資金6300余萬元用于省級革命歷史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雙峰寨、省級文保單位——董勸書院的修繕和布展工程;并且做好對銅鼓嶺紅軍長征烈士紀念園、城口紅色遺址群、萬年橋、水東橋等一批紅色遺址的修繕保護,著力將其打造成為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弘揚長征精神的有效載體。
        仁化縣積極搶抓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東段)建設的重大機遇,重點抓好“紅軍過粵北重點展示園、長征歷史步道”項目建設,以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為核心,串聯城口鎮紅軍街等中心點位,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精益求精”的思路,認真謀劃紅色革命遺址修繕保護、紅色村莊綜合整治等為主要內容的建設項目11類共29個,估算投資約22億元,讓紅色文化資源“活起來”。
        此外,仁化縣大力實施紅色文藝精品創作工程,積極引導涉仁化革命歷史題材創作,先后編纂紅色書籍10余本,攝制口述歷史視頻10個,專題片2部,紅色歌曲2首,紅色歌舞劇1部,大力弘揚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與革命精神,充分發揮紅色文化宣傳教育陣地鑄魂育人作用。

        圖片

        以黨建引領推動紅色美麗鄉村建設
        “李大姐,你再收拾一下房前屋后拍幾張照,上傳到系統通過網格長審核后就可以得到5積分了”“你積分有多少了?準備什么時候去兌換物品?”最近紅山鎮新白村的街頭巷尾常常能夠聽到這樣的對話。
        自2020年新白村被中組部納入開展推動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鄉村先行試點以來,仁化縣便將其列為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全縣試點,制定《新白村實施黨建引領鄉村“微”治理十條具體舉措》,并先行先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積分制工作。用小積分“撬動”農村人居環境大提升,全村陳規陋習和不文明現象急劇減少,村民投身參與紅色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明顯增強,鄉村善治水平顯著提升。
        近年來,仁化縣搶抓試點契機,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為牽引,堅持黨建引領、紅色賦能,將保護利用紅色資源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促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探索出了“紅色+綠色”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道路。
        合理規劃紅軍長征經過紅山路線及發揮茶園生態優勢,紅山鎮新白村正全面打造“紅色+生態”紅色文旅綜合體;第一批省級“紅色村”董塘鎮安崗村成功打造為“現場講堂+情景體驗+廉政教育”展示帶;市級“紅色村”黨建示范點城口鎮恩村建立“紅色黨建+歷史步道+文明實踐”紅色體驗區。2023年,石塘鎮石塘村被中組部列為推動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同時被文化和旅游部評選為第四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與此同時,仁化縣加快推進省級美麗圩鎮試點鎮城口鎮和石塘鎮建設,依托紅色景區吸引力,結合當地特色資源,大力發展 “紅色+旅游”,實施外立面改造、景區環城路和廣場提升、新建農貿市場等項目,打造集旅游、休閑、娛樂、餐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旅游綜合城鎮。輻射帶動各鎮(街)強化聯城帶村功能,在鞏固“139+”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大力推進美麗圩鎮建設“七個一”,實現圩鎮面貌美麗蛻變。
        以文化品牌助推紅色文旅融合發展
        “保存得非常完好,這些地方發生過的歷史仿佛在眼前重現。”近期,仁化縣舉行粵游粵紅——首屆廣東紅色旅游季暨“重走長征路”活動啟動儀式,活動中,來自全國各省文化和旅游廳的代表嘉賓和媒體朋友實地參觀考察了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紅軍街、石塘雙峰寨等地,對仁化縣紅色文化資源的活化利用贊不絕口。
        仁化縣全力打造文化品牌,推動紅色文旅深入融合發展,連續多年舉辦紅色文化旅游節、重走長征路等系列文旅活動,舉辦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徒步穿越丹霞山等大型體育賽事;同時,充分利用世界自然遺產丹霞山的品牌效應,規劃打造了環丹霞山紅色元素游、丹霞紅色文化游等一批紅色旅游線路;以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為龍頭,積極開展紅色宣講、展陳講解、紅色電影展播等活動,進一步打響紅色文化品牌,自開館以來,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共接待游客達40萬人次,是目前粵北地區最熱門的紅色旅游目的地之一。

        圖片

        以紅色文旅激活產業發展動能

        “第一次來城口,感覺這邊紅色氛圍很濃厚,周邊的溫泉、民宿也都做得挺有特色,不虛此行!”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城口鎮迎來八方游客,帶動當地消費熱潮。
        近年來,城口鎮以紅色文旅融合發展為抓手,大力發展紅色游、研學游、鄉村游等旅游新業態,帶動溫泉公司、農家樂、民宿等經濟主體在紅色小鎮內繁榮發展,推動城口鎮恩村紅色休閑驛站和農產品展銷中心項目落地,并成立強鎮富村公司,利用互聯網+、展銷會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渠道,幫助農民增收,今年農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5%。
        無獨有偶,而在紅山鎮新白村則打出“紅色+綠色”產業融合組合拳,用好用新當地紅色文化及綠色產業的資源,做實做好“土特產”文章“。據統計,2022年新白村集體經濟收入已超過30萬元,與“紅色村”建設前相比收入增幅達206%。
        “從前種植白毛茶,銷路窄,茶葉不好賣,收益也少。現在不一樣,我們建起了農業公司,也有了自己的品牌,不愁賣不出茶葉哩!”已在本地種植多年白毛茶的農戶李大哥侃侃而談。
        紅山鎮今年以開展“百千萬”工程為契機,大力發展“紅山白毛茶”茶產業,種植茶園200畝,延長茶產業鏈,擴大公司經營范圍,新增農副產品銷售、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民宿等18項經營業務,實現從“點上發力”到“多面開花”,成功帶動周邊農戶500余人就業,使村集體經濟及村民收入有效增收。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謝文怡 校對:凌瑩
        責編:蔡權聰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

        微信
        智能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