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專題集錦  /  紅色文化專欄

        【紅色故事】葉嬌與紅軍的故事

        發布日期:2018-09-29 14:32:28 來源:本站
        打印

        葉嬌與紅軍的故事

        劉耀東

        城口馬奢,山路彎彎,那青青的山崗一帶,當地百姓叫做烈士排。烈士排的地名是怎么來的呢?

        1934年冬,城口馬奢。

        冬天的山村白天顯得更短,伴隨著呼呼寒風,天早早的就黑了。“咚咚咚,咚咚咚”葉嬌大嬸剛剛把大門栓好,就傳來了一陣輕輕而有節奏的敲門聲。難道國民黨的搜山隊又來了,不對,他們不把你門板拆了可算是客氣了。紅軍長征大部隊從城口過后,連日來整個小山村給國民黨的搜山隊鬧得雞飛狗叫,翻了個底朝天,搜山已經持續幾天了,來來回回,反反復復,漫山遍野的一草一木沒有不過刀的,希望能抓到掉隊的紅軍,好回去邀功領賞。

        葉嬌大嬸慢慢的拉開一條門縫,“老鄉,別怕,我們是紅軍,是窮人的娃,請你幫幫我們。”隱隱約約飄來微弱的聲音,葉嬌定睛一看,門外三個衣衫襤褸的人靠著門框相互攙扶著,旁邊兩個拄著短竹棍。葉嬌趕緊打開門,一邊向堂屋喊:“老蒙,快,快,過來幫忙。”老蒙是葉嬌的老公,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這屋里屋外都是由葉嬌話事,老蒙遲疑了一會,葉嬌輕聲而嚴厲說:“這是救命!”老蒙走出門外,向四周圍看了看,見空無一人,才與老伴一起攙扶著把三個紅軍領進堂屋的火塘旁。三個紅軍約摸十八九歲,頭發稀松蓬亂,臘黃的臉仍顯稚氣未脫,穿的灰色衣褲已經破爛不堪,其中有一個左腳受傷又紅又腫,渾身瑟瑟發抖“嬸,有什么吃的嗎?”一個高個子紅軍嘴唇嚅嚅著。葉嬌急忙走進廚房,生火燒水做飯。老蒙見狀也跟了進去,扯著老伴的衣服悄悄地說:“搜山隊吆喝聲天天大呼小叫,保長老六古,惡霸蒙江西今天上午才帶著嘍啰到村里到處找紅軍,我們家來往的人多,我看這事還是小心為好,弄不好傳出去是要砍頭的,我們上有老下有小那咋辦?”老蒙顯得焦急萬分。葉嬌大嬸一邊利索干活,一邊說:“這段時間不斷有紅軍從這里經過,紅軍吃的用的都給錢,無論官兵,都對老百姓很有禮貌,主動幫助百姓挑水,搞衛生,不傷害欺壓百姓,跟無惡不作的蒙江西他們對比,誰好誰壞,我心里有桿秤,紅軍是為窮苦百姓出氣打天下的好人,是自家兄弟。”

        片刻,葉嬌從碗柜里拿出三個大花碗,盛著滿滿的米飯飄著熱香味,連同一碗蔬菜和一大碗蘿卜干、辣椒一并端了上來,三個紅軍也不說話,端著飯大口大口的往嘴里送。看著紅軍餓成這個樣子,葉嬌拭著淚水,說:“真是遭孽啊。小兄弟,慢慢吃,別噎著了。”

        有了東西墊肚子,又有火塘的驅寒,紅軍氣色有了好轉,高個子紅軍講述了他們三個的遭遇。他們三個都姓穆,是紅一軍團的前鋒戰士,在與國民黨部隊的遭遇戰中,因為小穆大腿受槍傷,不能跟隨部隊繼續前進,部隊命令他倆負責照顧小穆,找當地老鄉醫治好槍傷。想不到遭到國民黨“鏟共義勇隊”搜山,他們在山林里躲藏已經十多天了,躲過敵人多次的圍捕,已經兩天沒吃東西,喝了一肚子山溪水。

        說話間,葉嬌用熬好了一大鍋姜湯,囑咐紅軍泡腳,接著,端來一大木盆熱水,把小穆大腿傷口的血跡冼凈后,將平時上山采來的草藥“散血草”掏碎,敷在紅腫的傷口邊,用布條包扎好。

        “你們不用怕,我們是窮人,就算有殺頭的危險,也要救你們。”葉嬌說,“為防不測,你們得按照我說的去做。待在我家很危險,保長每天會帶人來轉悠,等到夜深人靜,我再送你們到堆稻草的隔層,下層圈著耕牛,不會引人注意,靠著紙廠的一面有個洞,可以通紙廠然后直通山上。雖說條件不好,但是安全又暖和。”三個紅軍聽后,高興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半夜,兩個紅軍又悄悄地敲開了葉嬌家的門。高個子紅軍說:“嬸,有你的悉心照顧,我們很放心。但是,我們在一起送飯送水目標太大了,所以,我們商量好了,決定我們倆先去找部隊,小穆留在這里養好傷再走。”說著,高個子紅軍掏出兩塊銀元放到葉嬌手心上,葉嬌說什么也不要,倆紅軍戰士見狀,雙雙跪在葉嬌跟前:“您就是我們的大恩人,我們的媽媽,等革命成功了我們再回來報答您。”葉嬌連忙把他倆扶起來,見倆紅軍戰士去意已決,就包好兩大包番薯干、蘿卜干給他們在路上充饑,囑咐他們路上要小心。事不宜遲,很快倆紅軍戰士就消失在夜幕中……

        保長老六古和惡霸蒙江西帶著嘍啰,三天兩頭總是這里聞聞那里嗅嗅。為了不引起懷疑,葉嬌與小穆約定好暗語,早上,到牛欄門口就喊:“大力牯(耕牛的名字),吃草咧!”然后打開牛欄門,悄悄把飯吊上去,牛牯出來后,敞開牛欄門,擺空城計。

        葉嬌自幼聰明,雖說沒上過學,但凡有土醫生或有經驗的前輩告訴過她山間地頭這草那藥的作用,什么百足藤、半楓荷、跌打老……各種草藥的功效她都能一一記在心里。為了讓傷員小穆增加營養,早日康復,葉嬌把家里下蛋老母雞殺了,燉湯給小穆喝。小穆感動得熱淚盈眶。在葉嬌一家子的細心照料下,小穆的傷情得到了控制,葉嬌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就這樣,葉嬌一家子每天以干農活作掩護,為小穆清洗紅腫潰爛的傷口,隔天熬藥膏為小穆敷。夜深人靜時,小穆給他們講在江西跟著毛委員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講紅軍打白狗子的故事,講紅軍是替窮苦老百姓撐腰出氣的,是窮人自己的隊伍。葉嬌一家還知道他們仨都是江西人,小穆叫穆建(音)。

        經過20多天的治療,小穆傷勢好轉,日趨康復,可以下地行走了,小穆把要去追趕紅軍部隊的心事告訴了葉嬌,聽小穆那么一說,知道小穆歸心似箭,于是讓老蒙削好一根合手木拐棍,裝好兩袋番薯干和蘿卜干,并悄悄的把兩塊銀元塞了進去。夜深人靜,小穆伸開雙臂緊緊環抱著葉嬌和老蒙:“你們一家子的大恩大德我永世不忘,今后只要我還活著,就一定會回來看你們。”聽著小穆發自肺腑的話兒,葉嬌緊緊地拉著小穆的手,想著朝夕相處的日子,難舍難分,紅著眼圈,鼻腔一酸哽咽著:“要小心保重呀!若是實在追趕不上部隊,就回來”。

        葉嬌送小穆出村口,把木拐棍和兩袋番薯干、蘿卜干往小穆手中一塞,目睹小穆翻過山梁。回到家,葉嬌正沉浸在傷感中,突然,山那邊傳來幾聲沉悶的槍聲,葉嬌心頭一緊:出事了!原來,小穆走到和尚地(地名),迎面碰上惡霸蒙江西帶著嘍啰上山打獵,想躲藏已經來不及,一對話,惡霸蒙江西發現不是當地口音,嘍啰們蜂擁而上,小穆用拐棍撂倒幾個,往山上跑,惡霸蒙江西大叫:“開槍!”小穆倒在地上,番薯干、蘿卜干散落一地,在火把的亮光中兩塊銀元特別顯眼……

        第二天,葉嬌大嬸噙著悲傷的淚水,約了幾個村民到和尚地悄悄掩埋了小穆。

        后來,葉嬌老人每當與人談及此事時,那蒼老的臉上總是露出無奈的惋惜與失望:“當初多留他一天就好了,多好的人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惡霸蒙江西得到了應有的懲處,當地村民為了紀念小穆,把和尚地改名為“烈士排”,“排”在當地是開闊、明朗的地方。

        (縣史志辦)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

        微信
        智能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