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啟了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征程。去年以來,仁化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為導向,依托世界自然遺產丹霞山風景名勝區旅游資源優勢,啟動實施了聲勢浩大的環丹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連片創建工程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作,重點圍繞環丹霞山23個村(居)250個自然村開展道路連片、設施連片、產業連片、文化內涵連片“四個連片”建設,形成“一個中心,兩大環線,三個主體功能區,四大門戶”空間格局。如今,通過匯各方之智,推創新之舉,補發展之短,揚鄉村之長,涌現一批“有傳承、有產業、有文化”的美麗鄉村。
董塘鎮安崗村繡球花產業基地
董塘鎮河富村扶貧共建蔬菜基地
傳承紅色基因 打造文化鄉村
仁化,是一塊浸染著無數英雄烈士鮮血的紅色熱土,位于城口鎮的恩村就是當時紅軍長征的重要通道和補給地。如今,紅色革命年代的硝煙早已退去,恩村緊抓仁化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的契機,依托城口鎮紅色小鎮和省際廊道美麗鄉村示范區建設,深挖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建設省際廊道美麗鄉村,激活老區村發展活力,力促老區村振興發展。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恩村文化底色尤為明顯。該村結合紅色歷史,充分挖掘本村的傳統文化,積極修繕該村七個祠堂、四個牌坊、兩座門樓、一座城堡等古建筑。新建一座集文化、旅游、農貿、健身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并利用文化服務中心宣講紅色文化,展陳恩村紅色故事、紅色書冊以及紅軍水杯、水壺等物品,讓一代代后人銘記紅軍革命精神,增強愛國主義情懷。
對106國道沿線的恩村村莊,用白色釉面磚、青磚、紅星及燈帶設計,對建筑外立面進行統一的改造提升,每戶人家屋頂都紅星閃耀,營造出濃濃的紅色文化氛圍,彰顯了恩村的紅色底蘊。同時,完成了恩村廣場、大村自來水安全工程、老虎沖和大富江田村水利工程以及75盞LED路燈安裝,并正在加快村巷道硬底化、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等建設,恩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如今,走進恩村,建于明萬歷丙午年間的世科祠堂古樸華麗,一排排統一刷白的房屋紅星閃耀,悠閑的老人帶著孩童或在新修建的廣場上玩耍,或在干凈的池塘邊觀賞魚……儼然一幅古樸美與現代化交織的美麗鄉村畫面。
整治后的董塘鎮新源美麗鄉村
發展綠色產業 鑄就美麗鄉村
建設美麗鄉村與產業分不開,這一點環丹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連片創建工程的各個村體現的尤為明顯——在丹霞街道嶺田村,2000畝貢柑樹青翠亮眼;在周田鎮平甫村,一棵棵奈李樹的果實掛滿枝頭;在董塘鎮河富村,扶貧共建蔬菜基地的青瓜、辣椒、豆角等直供超市和香港市場......仁化通過“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發展助力扶貧,在美麗鄉村建設上涂上一抹亮麗的色彩。
以變化較大的嶺田村來說,該村開發了約2000畝貢柑種植園,建立了百畝百香果種植基地,其中,參與種植的22戶貧困戶與合作社簽訂了產銷協議,預計今年僅兩大種植產業就將為貧困戶增收1萬元以上。
除了發展綠色農業產業,該縣還瞄準光伏產業,通過光伏扶貧電站項目,助推貧困戶增收脫貧。去年,嶺田村整合投入75.9萬元,分別入股董塘鎮集中式光伏扶貧與土壤改良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和凡口鉛鋅礦庫外排廢水處理和再利用項目,并投入引導資金和扶貧資金約103萬元在村委建設了一個116.1KW的光伏發電站,單光伏發電站一項,就為貧困戶人均增加了600多元分紅收入。如今,嶺田村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底的4000多元增長到2018年底的1.68萬元。
農村環境美化是民生工程,事關農民的生活質量、農村的和諧穩定,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為此,嶺田村還積極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已清理亂堆亂放面積1.35萬平方米、溝渠池塘淤泥垃圾24處,拆除危舊房、廢棄豬欄及露天廁所茅房85間、面積達4990平方米。同時,在村內安裝上了228盞太陽能路燈,新建了4個文化廣場、36個垃圾處理點,建設了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村道硬底化、公廁、房屋外立面改造等基礎工程,實現了衛生保潔及清運處理市場化,村容村貌得到了根本改變。如今,一個“村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生態宜居新嶺田正展現在世人面前。
新龍村村民幸福生活
城口鎮改造后的民居
秉承金色黨魂 建設文明鄉村
董塘鎮新龍村是仁化縣環丹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重點示范村之一,也是仁化縣以黨建引領美麗鄉村建設的典范。去年來,該村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建立了“黨建+產業”、“黨建+環境整治”等帶動模式,指導村民成立了7個黨群理事會,帶頭和廣泛發動群眾一同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目前,新龍村完成了“三清三拆”工作,基本完成了污水處理池、污水管網、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村巷道硬底化、村莊亮化綠化等工程建設,各村小組實現衛生保潔全覆蓋,新坪組和新源組的房屋外立面整治工程即將完工。
同時,大力推動鄉風文明的“軟環境”提升,建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7個村小組都組建起了村民廣場舞隊和籃球隊,通過文化活動、上門走訪、公益幫扶等形式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系列活動,不斷提升村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形成了愛護環境、孝老愛親、守望相助、鄰里相幫的文明村風。
此外,城口鎮上寨村以黨建引領文明鄉風民風,建設運行好村公共服務站、村民活動中心、綜合文化中心等村民活動、辦事場所,讓村民辦事、休閑娛樂都有去處,大家和睦相處。還將全村劃分為11個網格,由16個網格管理員具體負責管理網格,加強視頻監控建設、外來人口的管理,切實維護全村的和諧,被評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來源:南方號手機APP平臺
文字:譚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