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仁化:各路資源“動起來” 農村電商“旺起來”

        發布日期:2021-12-30 08:55:38 來源:本網
        打印

          在“互聯網+”深入發展的背景下,電子商務越來越成為經濟領域最具活力的要素之一,在優化經濟結構、引導產業轉型升級和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農村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三農”發展新動能。

          仁化縣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及中央1號文件精神,以農村電商服務平臺建設為抓手,堅持市場主導和政策推動相結合示范帶動和全面發展相結合,探索電子商務進農村的有效路徑,加快農村電子商務支撐保障體系建設,強化農村電子商務宣傳教育和培訓,促進農村電子商務普及推廣,不斷提升仁化縣農村電子商務應用水平,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自2020年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創建以來,大力發展“電商進村”工程,結合當地產業特色,多方位探索仁化特色電商發展之路,有力地推動了農村電商的蓬勃發展。

          引進資源,持續賦能站點

          缺乏專業電商思維、農產品銷路單一,是仁化縣不少農戶嘗試從事電商時遇到的難題。鑒于此情況,仁化縣在搭建縣、鎮、村三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網絡的基礎上,積極對接多家線上銷售平臺及線下渠道資源,將農特產品入駐到京東、淘寶、拼多多、抖音、東西優選網、南方菜籃子、全新假期旅行社、有贊商城等電商平臺,借助電商平臺的熱銷、宣傳和推廣,廣銷廣州、深圳、江門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遠銷北京、浙江、江蘇、黑龍江、吉林、云南、湖南、湖北、河南、江西、河北等省外地區,同時對接北京、湖南、河北、云南、廣州、深圳等地區線下采購商,線上線下同步進行,拓寬銷售渠道,拉動產品銷量,不斷提高仁化產品品牌知名度,帶動縣域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仁化經濟多方向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11月,仁化縣電商交易額達4847萬元,其中農產品上行交易額達3037萬元。

        圖片1.png

        圖片2.png

          在站點的日常運營中,仁化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為站點負責人免費提供專業的拍攝、制作、美工、直播等專業電商技能指導,提升其負責人電商專業能力。電商人才培訓是開展縣域農村電商工作的重中之重,仁化縣已組織開展近100場電商人才培訓,累計指導培訓超3000人次,有效提升農戶電商技能,帶動超800家農戶(含貧困戶)實現增收。一系列高質量、多層次、新形式的專項人才培訓活動,為仁化縣電商發展營造濃厚的氛圍,更好地輔助銷售,助力農產品上行。

        圖片3.png

        圖片4.png

        圖片5.png

        圖片6.png

          為擴大電商服務站點的業務,豐富站點功能,讓各站點擁有更好的生存能力和造血能力,仁化縣積極聯系接洽業務和渠道資源,與美團優選仁化區域負責人達成戰略合作共識,籌劃共同在電商服務站點建站,優先對未建站的行政村電商服務站點進行覆蓋,雙方合作無縫對接,優勢互補,雙向共贏。另外,美團為電商服務站點提供“工業品下行”的同時,美團根據需求優先采購當地產品,同時實現“農產品上行”。自項目開展以來,仁化縣與美團優選平臺的合作聯動,美團建設站點覆蓋村級電商服務站點超50個,實現村級電商服務站點覆蓋率近70%。

        圖片7.png

        圖片8.png

          整合資源,推動優勢互補

          為使資源效果得到充分發揮,仁化縣根據各電商服務站點的特點和優勢,因地制宜制定發展策略,發揮優勢,補足短板。

          坪崗村電商服務站點負責人擁有穩定的貢柑貨源,卻缺乏電商領域專業知識;江頭村電商服務站點負責人從事電商的時間不長,客源較少,但在產品視頻拍攝、產品宣傳方面有更好的基礎和獨特的想法。仁化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運營團隊促成雙方達成合作,整合發揮各自電商運營優勢,最終實現1+1>2的效果。

        圖片9.png

          黃坑鎮電商服務站點負責人同時也是黃坑鎮供銷社負責人,一直從事三農業務,承接黃坑鎮京東快遞業務,并且對黃坑鎮物流情況較有建設性想法。基于其優勢,通過多方整合聯動,仁化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協助該站點負責人以鎮級電商服務站點為中心,聯動村級電商服務站點,設立村級物流寄收點,以打通快遞進村的“最后一公里”作為目標,解決村民電商物流難題,站點負責人積極對接黃坑鎮不同時節農特產品,結合產量對接采購渠道,幫助村民解決產品銷售問題。并與旅游公司達成合作,打造旅游采摘線路,農旅結合模式,豐富農產品銷路,拉動當地經濟發展。 

        圖片10.png

        圖片11.png

        圖片12.png

          匯聚資源,擦亮區域品牌

          消費者選擇權擴大、對產品品質要求提高倒逼生產者重視對品牌的建設。如何讓村里優質農產品擁有穩定的好市場?關鍵在于區域公用品牌的培育。仁化縣結合縣域農產品、農文旅的數據情況進行實地調研,形成完整的縣域品牌調研報告,打造出富有縣域特色的區域公用品牌“仁心仁物”和logo及品牌口號,同時打造貢柑、沙田柚、紅山白毛茶、蔬菜、堆花米酒、冬筍等多個特色農產品子品牌,利用品牌進行標識應用及延展和文創產品設計進行推介宣傳。

        圖片13.png

          截至目前,仁化縣結合各方渠道資源,進行入平臺、進展會,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對“仁心仁物”品牌進行宣傳推介,并在大灣區及周邊城市等地區線下門店對品牌產品進行展示展銷。據悉,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仁心仁物”區域公用品牌的培育將是仁化縣電商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

        圖片14.png

        圖片15.png

          分享資源,營造電商氛圍

          針對當地農特產品銷路少、銷售難、價格低的問題,仁化縣積極對接引進大灣區優秀的直播運營團隊,針對當地農產品的特點,制定直播思路和策略,打造“仁化特色”。招募本土有潛質的主播,并量身定制直播方案,開展直播專業技能培訓。挑選有當地特色且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農產品作為直播的主要產品,如:丹霞貢柑、長壩沙田柚、扶溪鴨稻米等,在銷售產品的同時積極打響當地農產品品牌。

        圖片16.png

        圖片17.png

        圖片18.png

          營造當地濃厚電商氛圍,開創全民電商新局面。合理運用主流媒體資源,講好“仁化電商”發展故事,讓“仁化電商”更廣為人知。自項目開展以來,共推送項目建設等情況新聞稿件近30篇,全網刊發新聞稿件超200篇。覆蓋中央、省、市級媒體平臺,其中包括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新華網、中國日報、央廣網、光明日報等多家央媒;下鄉、下村傳送電商知識,并將項目內容印刷在群眾日用百貨中,如水杯、雨傘、紙巾等;在鎮(街)、村級電商服務站點掛宣傳橫幅,定制朗朗上口的標語,使“仁化電商”深入人心,強化仁化縣整體電商氛圍。

        圖片19.png

        圖片20.png

        圖片21.png

        資源聯動活起來,電商進村產業興。數字成為新農資,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電子商務搭起農村與城市的橋梁,也激發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接下來,仁化繼續將農村電子商務作為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的重要引擎和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支撐,努力開創縣域農村電子商務建設新局面,為統籌城鄉發展、振興仁化鄉村作出貢獻。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

        微信
        智能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