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仁化縣在健全鄉村綠化管護“五個一”機制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基層和群眾首創精神,通過配強鄉村綠化管護設備、廣泛動員鄰長參與、健全鄉村治理積分制等推動管護更加高效、更可持續,有效推動“植綠增綠”到“長效管護”有序銜接。
加大綠化管護力度,綠美時效更長久。仁化縣堅持“三分種、七分管”,加大鄉村綠化管護資金投入力度,確保“造一片、成一片、綠一片”。各鎮村合理利用管護資金購買補充防蟲藥劑、割草機、修枝剪等日常管護工具。各村結合網格管護實際需求,購置了潛水泵、打藥機、工具梯、大型淋水桶、鋤頭、噴霧器、塑料水管等多樣化的實用設備。為進一步提升鄉村綠化管護的質量和效率,各鎮村積極引進高性能的灑水車,大容量水箱為大面積綠植灌溉提供強大蓄能,結合村級巡查管護常態化機制開展定期苗木澆水,切實提升鄉村綠化管護水平,現全縣各鎮村共配備高性能灑水車44輛、割草機105個。
建強“睦鄰制”黨建網格,綠美成效再提升。仁化縣以“睦鄰制”網格化管理為抓手,推動村組干部、鄰長、黨員等力量進格入網,將鄉村綠化管護工作納入黨建網格化管理。目前,全縣共劃分片網格741個,村民小組網格1114個,鄰網格2905個,分片分區劃分護綠“責任田”。充分發揮鄰長帶頭帶領作用,各村組根據網格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管護值日表,由鄰長輪流駕駛灑水車開展綠植澆水等工作,以“鄰”網格為基本單元,通過鄰長日常走村入戶宣傳工作政策,由鄰長牽頭組織村民積極投身綠美建設與管護的火熱實踐,構建起“鄰長率先垂范、村民全員參與、攜手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去年,通過全縣鄰長的帶頭參與和引領示范,有效帶領帶動群眾村民主動拆除危舊泥磚房1.3萬平方米,無償讓出閑置土地3035平方米、建設“四小園”3940個、美麗庭院1387個。
用活鄉村治理“積分制”,綠美文明新風尚。仁化縣以“黨建引領、村民自治、積分助力”的工作思路,將植綠、愛綠、護綠納入積分制內容,明晰鄉村綠化管護相關行為的積分獎勵標準,對澆水、育肥、修剪等每個細小環節確定對應積分,以積分兌換實物或服務的方式,引導村民主動認領房前屋后管護責任,把綠化管護由“任務”變為“獎勵”,既節約了管理成本,又提升了治理效能。各村積極策劃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營造出濃郁深厚的愛綠護綠文化氛圍。去年以來,全縣各鎮村組織各類植綠護綠活動1355場,群眾投工投勞參與綠美鄉村建設達7.3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