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部門動態

        仁化縣多點發力 立體發聲 試點鎮入戶宣傳工作取得新成效

        發布日期:2024-08-05 10:01:33 來源:本網
        打印

        自5月20日市指揮辦聯合市委組織步印發《關于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深入開展“百千萬工程”進村入戶宣傳的工作方案(試行)的通知》以來,我縣高位謀劃、高標部署、高效推動,迅速在董塘鎮、城口鎮兩個試點鎮掀起入戶宣傳工作新高潮,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共發動黨員干部4800余人次開展入戶宣傳,發放宣傳資料15000余份;群眾投工投勞參與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清三拆”和“四小園”建設等1300人次,完成農房風貌提升105棟,無償讓出閑置土地2035平方米,建成“四小園”89 個。流轉土地1230畝,引進發展項目6個。

        圖片

        堅持黨建引領,打造特色品牌。

        圖片

        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制定“百千萬工程”入戶宣傳工作分工表,人員包括掛點市、縣單位,掛點鎮領導、縣幫扶單位領導及工作人員、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下鄉工作組、村“兩委”干部、村小組長、在村黨員、鄰長進行包組工作,形成“縣-鎮-村-組-鄰”網格化的入戶宣傳工作格局。同時,各村建立“一人一冊”流動黨員管理臺賬,安排專人在微信群推送“百千萬工程”宣傳內容,引導流動黨員、鄉賢關注支持本村“百千萬工程”,畫好共建共治最大“同心圓”。

        圖片

        圖片

        發揮“積分”激勵,引導群眾自治。

        圖片

        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身邊事入手,將鄉村治理和“百千萬工程”的具體事項細化分類、賦值量化、打分考核,根據積分給予相應的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動員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提升、“四小園”建設,綠化美化、移風易俗等工作,使鄉村治理和“百千萬工程”工作由村里事”變成“自家事”,村民從“袖手看”變成“動手干”。截至目前,共2143人次注冊參與積分,累計積分76305分,累計發放獎品11185元,群眾“比著干、爭面子、賺積分、勇爭先”的氛圍逐漸濃厚。

        圖片

        圖片

        豐富主題活動,激發各方活力。

        圖片

        依托傳統節日文化和當地民俗,常態化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或趣味文體活動,如舉辦“粽情端午 與愛同行”、“七一主題黨日”“大學生志愿者農耕研學”,“一老一小六一聯歡”等活動,并有機穿插“百千萬工程”政策宣傳,設置有獎問答環節,讓群眾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將“百千萬工程”有關知識記到腦里、心里。

        圖片

        突出典型選樹,發揮“蝴蝶”效應。

        圖片

        以“黨建”帶“婦聯”,兩鎮婦女自發成立“巾幗志愿者”服務隊伍,鼓勵廣大婦女凝聚智慧和力量投身到人居環境整治、綠美鄉村建設、移風易俗宣教等“百千萬工程”重點工作中來,自開展入戶宣傳以來,組織開展巾幗志愿服務活動32場次,入戶動員40余戶村民主動清理竹子、閑置雜物房等,騰出鄉村建設公共空間約3000平方米。

        圖片

        強化“線上”“線下”聯動,提升宣傳質效。

        圖片

        充分發揮新媒體傳播優勢,成立“抖音”小分隊,錄制各村自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在村容村貌、鄉村產業、綠化美化、基礎建設等方面“大變化”的抖音短視頻,并定期進行評比,營造“比學趕超”氛圍。此外,以鄉土大白話錄制“百千萬工程”宣傳音頻,在“大喇叭”“小蜜蜂”反復宣傳,營造濃厚的“百千萬工程”宣傳工作氛圍。

        圖片

        注重分類施策,形成工作閉環。

        圖片

        通過開展“回頭看”、隨機抽查等活動,針對仍不知曉、不理解、不支持“百千萬工程”的年紀偏大的留守老人、群眾,兩鎮定期組織開展“聚焦‘百千萬工程’ 看項目一線”活動,讓群眾切身體會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村莊的大變化、推進的具體項目,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在“四小園”建設上,主動邀請群眾參與協商,充分尊重、聽取群眾的需求想法,真正實現了讓房屋、庭院不僅生動貼合本村文化,而且充分滿足群眾審美、農村習俗和生活需求,使群眾從“看客”變成“主角”。同時,積極回應群眾關切,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的急難愁盼問題。截至目前,共收集村民的意見和建議181個,推進解決102個,獲得群眾廣泛好評。

        圖片

        來源:縣“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指揮部辦公室

        編輯:劉亭芳 校對:古燕霞

        責編:蔡權聰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

        微信
        智能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