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扶溪鎮立足發展定位,以特色農業產業為支撐,積極探索農業產業發展新路徑,將“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推動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黨建引領,高位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受2022年“龍舟水”影響,轄區農田水利受到損毀,結合冬春興修水利時機,扶溪鎮多次研究部署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工作,形成上下齊抓共管、層層貫徹落實的良好工作格局,掛圖作戰,倒排工期、定期通報,確保項目建設有序推進,不誤農時,高質量完成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共投入100萬元對轄區內的農田水利設施進行整治,累計動用挖機10臺次,渠道清淤30次,清理修復水渠16條2.5公里,修復陂頭6個,修繕機耕路5條長2.8公里,切實補齊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短板。
做強品牌效應,推動特色農業產業提檔升級。持續擦亮廣東省大米專業鎮金字招牌,充分發揮“扶溪大米”作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優勢,提升“扶溪大米”市場競爭力。發揮“扶溪大米”輻射帶動作用,推廣擴大優質稻及其配套技術應用,推進稻米產業向“商品化、專業化、現代化”轉變。充分發揮種植大戶帶頭作用,把育秧、生產、消費緊密結合,積極探索“公司+基地+農戶”等多種產業化生產模式。今年以來,新建優質稻米稻示范項目1個,種植優質稻1000畝,早稻種植3170畝,預計早稻產量達831噸以上。發揮黨員示范作用,采取“黨建+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將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發揮農村黨員帶頭致富、帶領致富作用,積極引導各村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加快推進村集體經濟實現多元化增收。
優化產業結構,積極打造產業發展新業態。在做好主導產業的同時,按照“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因地制宜發展多個農業產業,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探索聯農帶農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產業。加快土地流轉,積極對接省農科院,充分利用好現有種植場地,引進赤松茸種植,打造集食用菌生產、農技培訓、秸稈綜合利用等為一體的示范基地,實現單一品種轉變為多種類種植,形成綠色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斜周、水口、長坑依托豐富的林地資源,以林下經濟為基礎,利用林下空間資源種植中草藥草珊瑚。大力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培育電商主體,打造電商平臺,利用現代營銷手段,推動農產品銷售線上線下互動發展。目前,扶溪鎮種植草珊瑚約1500畝,年產約750萬公斤,年產值可達750萬元,建成辣椒、小南瓜等蔬菜種植基地320畝、大棚5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