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部門動態

        百畝早稻拋秧忙 田野披“綠裝”

        發布日期:2023-04-11 10:14:26 來源:本站編輯
        打印
        人勤春來早,田間耕作忙。連日來,周田鎮麻洋村的農戶們搶抓農時,忙著稻田施肥、拋秧,讓水田里披上嫩綠的綠裝。

        圖片

        4月8日,記者來到周田鎮麻洋村,只見蓄滿水的農田像明鏡一樣。數十名村民扎進農田,一手拿著秧苗,另一只手嫻熟地拋著秧苗,不一會兒秧苗就成行成列地站立在水田里。

        圖片

        在航拍的視角里,這片百畝水田被道路和水渠分割成多個板塊,田與田相接,地與地相連,一幅詩意景象呈現在鏡頭里。在微觀的視角下,一排排整齊的稻田、一行行嫩綠的秧苗,映入眼簾,展露出勃勃生機。然而,對于麻洋村的村民來說,若將時鐘撥回至去年初,當下千畝稻田種植的場景是不敢想的事情。村民邱為香告訴記者,“以前我們這里大多數種的是橘子、竹子,后來政府盤活土地資源,積極引導‘壩變田’改革,陸續有人來投資改造了這片農田。現在這片田實行輪作,現在種水稻,下半年種紅薯,我們村民有活干、有收入。”

        圖片

        圖片

        麻洋村墾造水田項目在去年4月27日順利完工,6月過市級驗收,7月通過省土地整治系統備案并通過部占補平衡系統報備入庫形成水田指標,在去年下半年首次耕種。“2022年,我們水稻收成約50萬斤,紅薯收成約250萬斤,帶動當地就業超過100人,水田項目和農業公司的有機結合,將進一步加快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帶動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廣東鴻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鴻堅說道。
        低效旱地變身沃野良田,這樣的變化不只出現在周田鎮麻洋村。隨著仁化縣墾造水田工作的穩步推進,周田鎮較坑村、大橋鎮等地的零散、閑置的丟荒地、旱地正逐漸轉變成沃野良田,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仁化縣自然資源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黃志文表示,2017年以來,仁化縣累計完成墾造水田項目8個,總建設規模3567畝,新增水田面積3130畝,其中在周田鎮已完成墾造水田項目3個,建設規模共計1840畝,新增水田面積共計1737畝,新增耕地面積1715畝。
        接下來,仁化縣將繼續把墾造水田工作與水利灌溉工程、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鄉村振興發展等緊密結合,提高項目區耕地質量和綜合生產能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圖文:縣融媒體中心 張怡 謝穩輝

        編輯:張思敏 校對:凌瑩

        責編:蔡權聰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

        微信
        智能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