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部門動態

        “黨建+紅色”雙引擎推動紅山鎮新白村實現華麗蝶變

        發布日期:2023-03-03 10:20:45 來源:本網
        打印
        紅色新白熠熠生輝,革命精神代代相傳。走進仁化縣紅山鎮新白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道路完成了路面拓寬和瀝青鋪設,新建的黨群服務中心格外醒目,各具風格的“四小園”成為美麗鄉村靚麗風景線,群眾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新白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得益于2020年被中組部納入開展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鄉村先行試點。

        圖片

        新白村

        近年來,仁化縣緊緊抓住試點契機,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紅色資源運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的總要求,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為牽引,堅持黨建引領、紅色賦能,將保護利用紅色資源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促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探索出了“紅色+綠色”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道路,有效將紅山鎮新白村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深挖紅色資源  擦亮紅色名片
        “過去的新白村曾是省定相對貧困村,基礎設施落后、人居環境臟亂差,居民生活水平較低,通過紅色美麗鄉村項目建設后,搖身一變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示范村’‘網紅村’。接下來,我們要繼續講好新白紅色故事,大力弘揚長征精神,建設好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紅山鎮新白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余清帶領村組干部、黨員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時激動地說道。

        圖片

        黨員干部在紅軍長征革命烈士紀念碑開展革命傳統教育
        新白村紅色資源豐富,已登記的紅色遺址達28處。據介紹,1934年11月4日至9日,紅軍長征部隊經過紅山,其中紅軍長征的左翼——紅一軍團直屬隊及紅二師四團、六團,紅十五師曾經過新白村休整部隊,并在該村新田李氏宗祠設立臨時指揮部,留下了“兩個紅軍藥箱”“群眾護橋送紅軍”等軍民魚水情深的感人故事。自開展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鄉村先行試點工作以來,仁化縣堅持“保護修復與開發利用并重”原則,深入挖掘新白村紅色文化歷史資源,完成紅軍烈士紀念碑、紅軍橋等遺址點修繕,建成新白村黨史方志驛站,展陳紅色文物20余件,創作了口述歷史微視頻《紅軍長征在紅山》、鄉土教材《紅色紅山》、歌曲《你走過的地方》《新田村中那碗茶》等一批紅色文化精品,真正做到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打卡地”,不斷教育引導當地黨員干部、群眾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強化組織建設  建強戰斗堡壘
        新白村的種種變化離不開黨組織的組織力和凝聚力持續提升,離不開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有效發揮。近年來,仁化縣堅持大抓基層導向,把紅色美麗鄉村建設與新一輪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同步落實,將黨的領導、黨的建設貫穿建設全過程各方面,推動新白村黨支部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關鍵。近年來,新白村持續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深入實施“頭雁”和“青苗”培養工程,換屆后村“兩委”干部平均年齡44歲,大專學歷以上2人,儲備村級后備干部4名,實現了年齡降下來、學歷升起來、后備多起來的目標。同時,全面推進黨支部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推動新白村黨群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實現物理空間優化、服務內容賦能,成為黨領導基層治理和服務群眾的堅強陣地;始終把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放在首位,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四議兩公開”、黨支部“互學互幫互促”等制度,推動完善《新白村后備干部跟蹤培養管理制度》《新白村民情夜訪制度》等15項黨組織管理制度,村黨組織的組織力和戰斗力持續增強,2021年新白村黨支部被評為仁化縣先進基層黨組織。構建“黨建+網格”工作模式,持續深化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工作,建立10個黨員責任區,不斷織密“村到組、組到戶、戶到人”三級黨建網格,常態化開展黨員“亮身份、踐承諾”活動,2022年通過支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已累計為群眾辦結實事好事87件,實現網格化管理與基層黨組織良性互動。

        圖片

        “小蜜蜂”百姓宣講員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發展“紅綠”產業 實現帶農富農  
        產業振興是推進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鄉村試點工作的基礎和保障。如何依托紅色資源優勢以及“紅山白毛茶”的金字招牌,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是當地基層黨組織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為破解產業結構單一、產業規模狹小、產業帶動效能較低等問題,新白村黨支部深入實施“帶領”工程,主動領辦創辦村經濟聯合社,并入股鎮屬“龍之潤”農業開發公司,采取“黨支部+村經濟聯合社+農戶+鎮屬農業公司”模式大力發展茶產業,穩固提升20畝茶葉基地收益、擴種20畝茶園,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支部帶頭、群眾參與、振興產業的致富路子,形成了以茶產業為主導,油茶、番薯、蘿卜、毛竹等產業多元發展的格局。
        “村經濟聯合社的成立,為農戶與鎮屬農業公司搭建了產銷平臺,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有效帶動農戶‘抱團發展’,實現了群眾與村集體雙贏。”紅山鎮新白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余清笑著說道。
        同時,還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新路徑,將紅軍烈士紀念碑、紅軍橋、李氏宗祠等串珠成鏈,精心設計3條紅色研學線路,把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優勢,2022年新白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0萬元,與2019年相比增加了206%。

        圖片

        新白村黨群服務中心

        堅持共建共管 提升治理效能
        “李大姐,你再收拾一下房前屋后拍幾張照,上傳到系統通過網格長審核后就可以得到5積分了”“你積分有多少了?準備什么時候去兌換物品?”最近紅山鎮新白村的街頭巷尾常常能夠聽到這樣的對話。
        據悉,自新白村被中組部納入開展推動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鄉村先行試點以來,仁化縣便將其列為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全縣試點,制定《新白村實施黨建引領鄉村“微”治理十條具體舉措》,并先行先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積分制工作。
        根據積分規則,村民運用“沃視通黨建智聯”小程序,上傳“門前三包”整潔圖片每天可得5分;參與“四小園”建設可得10分;禽畜圈養可得5分;對村莊內垃圾亂丟亂倒、家禽散養等不文明現象拍照并進行糾正,每次可獲得獎勵5積分……自2022年6月底試行積分制以來,新白村已有156余戶村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積分活動,個人最高積分607分,村民累計積分達23949分。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積分制的推行,實現了群眾從“旁觀者”到“參與者”的轉變,不僅激發了廣大群眾參與人居環境長效治理的熱情,而且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主體作用,通過引導村民主動參與環境整治,用小積分“撬動”農村人居環境大提升,全村陳規陋習和不文明現象急劇減少,村民投身參與紅色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明顯增強,鄉村善治水平顯著提升。
        仁化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說:“接下來,我們將緊緊圍繞“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要求,全面總結試點村建設經驗,推動紅色村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以紅色精神的傳承賡續推動黨組織更加堅強有力、富民產業更加興旺、社會治理更加有效,進一步夯實筑牢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

        來源:中共仁化縣委組織部
        編輯:張思敏 校對:凌瑩
        責編:蔡權聰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

        微信
        智能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