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部門動態

        鴨在稻中游!仁化扶溪大米“鴨稻雙收”

        發布日期:2022-05-27 15:00:37 來源:本網
        打印
               “稻在水中搖,鴨在稻中游”。5月23日,記者在仁化縣扶溪鎮紫嶺村水稻種植基地看到,農戶們投放了近200只小麻鴨進入稻田中,讓鴨子與水稻全天候“共生共長”,改善水稻的生長環境,促進稻米增收。扶溪大米“鴨稻共作”的生態種養模式,經過五年時間的實踐探索,走出一條“稻鴨雙收”的致富路。

        圖片

               走進扶溪鎮紫嶺村水稻種植基地,一片綠油油的稻田映入眼簾。清風徐徐,禾苗搖曳生姿,小麻鴨不時發出“嘎嘎”叫聲。鴨苗養殖戶開著農用小貨車,把幾籃子鴨苗在水田旁進行投放。小麻鴨進入水田,很快就適應了稻田的環境,三五成群地游走于禾田中戲水,啃食雜草和有害病蟲?!肮餐斗帕?00只鴨子到稻田里,這批鴨子養了14天,品種屬于瘦肉型的小麻鴨,在田里覓食養大后肉質鮮美緊致。”農戶們說。
               2017年以來,扶溪鎮引入華南農業大學的鴨稻共作生態農業技術,將鴨子圈養在稻田里,讓鴨子與水稻“全天候”地同生共長,再輔以太陽能殺蟲燈、有機肥、統防統控等,從而實現稻米綠色、有機生產。這種生產方式,相比傳統水稻種植,每畝地效益翻倍,還能增加養鴨的收入,提高了農民的種糧養鴨的積極性。

        圖片

               今年是扶溪實施“鴨稻共作”的第五年,經過與華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韶關學院開展技術合作,鴨稻米的品質得到大提升。當地種植大戶李慶忠介紹:“放麻鴨起到的作用是,在田里面啃食雜草,清除那些病蟲,福壽螺。然后它的糞便,排在田里面給禾苗補充肥料。一年種兩季水稻、養兩季麻鴨,收入還是可以的?!?/section>
               據了解,扶溪鎮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在全鎮推廣“鴨稻共作”,由合作社向農戶提供種子、化肥和技術指導等,并與農戶簽訂購銷保障合同,解決農戶售糧的后顧之憂。生產出的大米綠色環保、香滑可口。今年3月,扶溪大米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核,喜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圖片

               如今,該鎮盤活原水口扶溪硅鐵廠閑置廠房,計劃興建扶溪糧食(大米)深加工廠,形成扶溪大米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體系以及稻田鴨、肉鴨、板鴨制作產業體系,當地農戶在鄉村振興中走出一條“稻鴨雙收”致富路。


        來源:南方日報、譚玉玲、吳頌丹、邱其聰、侯雨湉    編輯:劉亭芳  校對:凌瑩    責編:蔡權聰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

        微信
        智能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