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董塘鎮新嶺背村迎來紅薯成熟的豐收季,村民們忙著抓住晴好天氣,加工紅薯干、紅薯粉,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記者在董塘鎮新嶺背村番薯種植大戶張敏家中看到,從地里剛剛收回的番薯正被處置成半成品,工人們有的在洗番薯、有的在煮番薯、有的在剝皮,有的把番薯切成片。
要曬出形狀好看的番薯干,它的切法也有講究,工人說,切番薯要壓著番薯拉過去,不拉過去切口就不整齊。一條大的可以切四五片,小的就對半開一條兩片,厚一點的話,番薯干就比較有肉也比較甜,而且也柔軟一些。為趕上八九點鐘的太陽,他們大都清晨六點多就起來把準備工作做好。
張敏表示,番薯干制作難度并不大,只是過程繁瑣,要經過清洗-蒸-削皮-焯片-烘干-再晾曬等多道工序,而且最重要的是緊跟著太陽的腳步,這樣烘干制成的番薯干質量才好。
到今年,張敏制作番薯干已有6年,種植紅心紅薯已有7年之久。紅心紅薯含糖量高一些,適合制作紅薯干,今年番薯種植面積近60畝,約為27萬斤。每年大約能制成1000斤番薯干,年年都不愁賣,近年來更是通過電商銷售,每市斤能賣上20元,給家里增添一筆不錯的收益。
圖文:縣融媒體中心 張思敏 謝穩輝 校對:凌瑩 編輯:陳家偉 責編:蔡權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