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鎮概況
(一)鎮情簡介
城口鎮位于縣境北部,東連長江鎮和扶溪鎮,南接丹霞街道,西與紅山鎮為鄰,北與湖南省汝城縣三江口鎮交界,屬山區鎮,因秦末漢初龍川令趙佗在此筑城而得名。鎮政府駐城群村,距縣城38千米。國道106線、武深高速(仁化段)、省道517線貫穿鎮域,城口東河河流與城口西河相接,交通便利。轄區面積266.89平方千米。轄東羅、東坑、城群、上寨、東光、恩村、厚坑村委會7個和城口鎮社區居民委員會1個。2023年年末,有戶籍人口3172戶10853人,其中農業人口2602戶9311人。有中共黨員409人,基層黨組織19個(黨委1個,黨支部18個)。生態和農業產業基礎優良,森林面積2.0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88.69%,森林蓄積量201.92萬立方米,已發展茶葉、山蒼子、鐵皮石斛等林業產業。農業特色產業以優質稻谷、柑橘、辣椒、茶葉等為主。全鎮糧食種植752.29公頃。其中,早、中稻種植296.89公頃,晚稻種植262.87公頃,玉米、番薯等雜糧192.53公頃。開展耕地“非糧化、非農化”整治,完成可復耕耕地5.98公頃,復耕率100%。蔬菜播種250.6公頃,產量6568噸。柑橘類種植370.37公頃(其中貢柑36.01公頃),山楂種植1.4公頃,油茶種植22公頃,山蒼子種植153.33公頃,毛竹種植2074.77公頃。生豬養殖場20家,年出欄量2.13萬頭。農民專業合作社19家,家庭農場8家。
(二)歷史沿革
城口有悠久歷史。城口為仁化屬地,其隸屬關系隨著仁化縣行政區域演變而演變。南齊年間(479-502年),始置仁化縣,屬湘的為始興郡。梁朝至唐垂拱三年,隨仁化并入曲江縣。唐垂拱四年(688年)隨仁化從曲江劃出屬仁化縣仁化鄉。明代屬仁化縣永康都。自民國2年(1913年)至38年(1949年),屬仁化縣城口區,第一區城口鄉。新中國成立后屬仁化縣第一區、第四區。行政機構幾經變動,今為仁化縣城口鎮。
(三)經濟概況
2023年,全鎮農業總產值累計約2.79億元,同比增長1.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10元,增長4.1%。行政村集體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
(四)紅色小鎮建設工作主要成效
2023年,城口鎮農業產業基礎優良,適宜發展規模化農業種植項目,主產優質稻谷、柑橘、辣椒、茶葉等農產品。厚坑、恩村、上寨、城群共流轉土地106.67公頃,開展農業規?;N植。林下經濟以種植山蒼子、鐵皮石斛、菌類等為主。第一產業產值19765.4萬元占比42.15%。第二產業以花崗巖和小水電站等為主,第二產業產值1978.15萬元,占比4.21%。結合紅色特色小鎮優勢,活化利用紅色文化、自然風光、農耕文化等資源,推動城口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轄內有限額以上住宿企業韶關丹霞豐源溫泉酒店1家,限下民宿、餐飲企業33家。第三產業產值25153.19萬元,占比53.64%。
1.機制政策創新。韶關市、仁化縣至城口鎮,各層級上下聯動,多部門協同,制定專門政策,成立專門工作組,制定了具體措施,共同推進特色小鎮建設。針對不同的項目特點和項目發展規劃,采取不同的投融資模式。
2.特色產業發展。城口紅色小鎮以紅色文化產業為主導,以生態溫泉為基礎,將溫泉度假和生態農業融入紅色產業,構建集紅色產業、生態溫泉、生態農業體驗于一體的特色小鎮產業生態圈,帶動形成以紅色教育培訓、文化創意、紅色演藝、溫泉養生、特色種植、創意農業觀光、農事體驗、特色人文資源以及生態農莊休閑旅游資源,帶動健康農業、創意農業、休閑農業等泛農業發展。
該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以超4A景區標準建設,集養生旅游、森林旅游、觀光旅游、修學教育旅游、綠色有機餐飲等一體,建設溫泉休閑中心、旅游度假酒店等重點項目。接待能力為泡溫泉5000人次/天,住宿床位2000個,新增直接就業崗位約200個。項目致力打造粵北康養旅游高地,全力為特色小鎮的開發運營做好配套服務,延長游客的停留時間,為特色小鎮創造更多的消費機會。
3.紅色小鎮建設情況。2023年,城口鎮挖掘各類旅游資源,經組隊普查統計,全鎮旅游資源有水域景觀、生態景觀、建筑與設施、歷史遺跡和人文活動景觀5大類12大亞類37個基本類型63處,占全縣總數的11.05%。其中三級以上旅游資源(可開發價值大)22處。聯合文旅企業、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開展研學游,打造城口“紅色研學”品牌,累計吸引游客5.1萬人次,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文旅公司接待參觀旅游團隊540批。立足城口紅色遺址群省級社科普及基地,邀請紅色講解員、“小蜜蜂”宣講員開展“傳承弘揚紅軍長征精神主題宣講活動”13次。完成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城口段)項目古秦城遺址、老鹽街遺址、廣興棧、地下交通站、譚甫仁將軍舊居、水東橋遺址修繕工程、蘿卜壩遺址修繕工程項目建設。
4.圩鎮建設。2023年,城口鎮建成垃圾中轉站1個,設置“四桶式”垃圾分類點8處和“兩桶式”收集容器31處,聘用保潔員24人,由第三方保潔公司北控城市服務(仁化)有限公司全面保潔。在墟鎮中心、紅色旅游景點建成公廁3座,專人負責日常管護,做到“四凈三無兩通一明”。建成日處理能力0.1萬噸污水收集處理廠1座。鎮自來水廠統一供應墟鎮自來水用水,入戶率、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實現墟鎮公路路面硬底化,建有公共停車場5個停車位152個,充電樁16個,交通照明、安全和服務設施完善。墟鎮5G網絡及4K/8K超高清信號覆蓋率100%。強化燃氣安全管理,所有用氣餐飲企業、店鋪均安裝燃氣泄漏報警器。設計防洪排澇設施布局圖、制定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及應急避難場所清單。新建游客服務中心,完成中心幼兒園異地重建項目,完成農貿市場提升工作。
(五)城村建設
1.鄉村振興示范帶項目。2023年,城口鎮完成鄉村振興示范帶項目恩村工程建設總量67%,上寨工程建設總量31%。推進美麗村莊建設,完成四項攻堅任務(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鎮、公共廁所管護、污水收集處理、六亂治理)、提升七項風貌品質(美麗鄉鎮入口通道、美麗示范主街、房屋外立面提升、美麗圩鎮客廳、農貿市場、美麗河道、綠美生態小公園)和提升公共基礎設施水平,平均建設進度50%。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定期了解脫貧戶179戶528人生活現況,掌握真實情況,按需分層分類及時落實幫扶政策,沒有發生規模性返貧。
2.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2023年,城口鎮推進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規范落實“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提高村黨組織工作規范化水平。結合村民小組分布和黨員人數情況,合理設置村民小組黨小組25個,村民小組黨組織和工作“兩個覆蓋”完成率100%。開展村級黨組織書記“選育管用儲”全鏈條管理監督行動,儲備村級后備干部30名。四是開展深化發展黨員“村培鎮管”行動,建強農村黨員隊伍。發揮鎮黨委主導作用,形成“鎮級主管、村級主培、鎮村協同、聯育聯管”發展黨員工作機制,發展黨員7名,其中農村黨員4名。
3.紅色遺址群修繕改造。勝一理發店(地下交通站)修繕布展、毛澤東舊居修繕、譚甫仁舊居修繕、電影院改造、銅鼓嶺烈士紀念園升級改造已完成。老拱北橋、錦城溫泉等遺址修繕改造設計已完成。
4.長征文化數字化體驗基地項目總規劃用地面積7200m2,對老糧倉建筑物進行整體修繕加固,保留原歷史建筑風貌,采用現代高科技手段重現革命風云,全新數字化體驗方式打造紅色經典,使游客在參觀體驗過程中了解1934年紅軍長征發生在粵北的感人事跡,教育人們更加不忘歷史、珍惜今天、創造未來。項目總建筑面積3104㎡,其中最大的1000㎡方倉規劃為憶往昔—1934長征文化數字體驗館,包含了以“文化+旅游+科技”創新模式打造的兩個體驗項目。第一個是以數碼影視技術與虛幻仿真技術完美結合打造的虛幻成像小劇場,該項目講述了紅軍長征發生在仁化的革命故事;第二個是游客親身體驗的沉浸式動感項目,人們乘坐可以搖晃、擺動的動感小車通過環形銀幕感受逼真的戰爭場景。兩個圓形糧倉項目將帶領游客從過去長征的悲壯歷史中走出來,通過空中飛行體驗今日長征路,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乘坐時空飛船暢想美好未來,將長征精神延續到新生代!第三個主要建筑將打造為數字直播基地,創新開發數字人IP,推廣當地農副產品知名度和提升紅色產業特色商品消費,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5.廣東金砂茶園有限公司于2022年底進駐我鎮厚坑村。擬投資開發城口鎮生態茶園建設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5800萬元,擬規劃建設內容為占地面積1000畝的廣東金砂茶園3號園及面積2000畝企業+農戶合作茶園。該項目于2023年3月與我鎮簽訂投資協議書,分三期發展,第一期在2023年到2024年重點發展自有生態茶園建設;第二期在2025年到2026年推廣示范茶園種植生產技術,發展農戶合作模式,帶動當地農戶增加可支配收入。第三期在2027年開始全面進入常態化管理,進入穩定生產及盈利模式。
6.長征研學基地項目。該項目采取“EPC+O”建設運營模式,由廣東省花城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投資運營,政府及企業按1:1比例投資共1.5億元。對項目道路、水電、房屋外立面進行改造修繕,提升周邊環境整治,完善餐飲、住宿、入口門戶、旅游廁所及旅游停車場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同時以“粵北1934長征突圍”為主題定位,構建全程貫通、可游可覽、總長7.8公里、水路陸路相結合的長征歷史步道,構筑集長征文化教育、農耕文化體驗、林業生態科普、生態康養為一體的綜合型文化體驗基地;并以此為核心課程,開發了國學實踐、生命拓展、傳統文化、黨日活動、夏冬令營等10余節研學實踐、干部培訓課程。力爭建設成為韶關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營地,未來力爭建設成為全國紅色產業園區標桿項目。
(六)旅游資源
1.恩村古村落:恩村,屬仁化縣城口鎮,是個二百多戶的小山村。該村蒙氏始祖蒙念四于宋神宗元豐年間由江西于都來韶州經商,卜居仁化恩村。到第三代蒙天民首開科甲,中了慶元年間進士,被宋寧宗欽點為仁化縣知縣。蒙天民之后,子侄孫輩又相繼出了蒙應龍、蒙英昴、蒙淵龍等進士,故有了“一門三進士”之稱。在這里,還可以看到宋代的古城墻遺跡和城門;看到喙牙翹角、雕梁畫棟的門樓、宗祠和牌坊??吹绞甲婕覐R上掛的皇帝圣旨;看到宋朝宰相陳與義、葉顒、文天祥及歷代文壇書畫名家歐陽玄、趙孟頫、宋濂、楊起元、謝枋得、朱瑛、朱鼎、張瑛、曹踞、錢南園、范宗裕等在這里留下的文章、墨寶、抱柱楹聯和精雕匾額;看到自古沿襲下來的火龍慶瑞、水陸對歌和龍獅舞等傳統民俗文藝精粹,領略一種濃濃的、和醇的文化氛圍。
2.上寨古村落:上寨大村位于城口圩鎮南下5公里處,該村歷史悠久,房屋全部都是用青磚筒瓦蓋成,喙牙翹角,獨具特色。上寨村建于清朝乾隆年間,是仁化縣典型的青磚筒瓦排列整齊的古村落,歷史悠久,保存完好,它的開發利用有利于研究嶺南文化,促進鄉村旅游業的發展。2009年11月被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評為廣東省古村落;曾獲得文明村,平安村等稱號。
3.譚甫仁中將故居:位于城口鎮紫震街5號。譚甫仁,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1955)。原名譚正古。1910年4月1日生于廣東省仁化縣城口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毛澤東曾說過,譚甫仁是一棵紅色的苗子,要留在革命隊里。1926年經朱云卿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曾參加了多起戰役,在艱苦的紅軍時期,譚甫仁歷任營干事、連指導員、團政委、師組織科長,軍委總政組織部組織科長等職,參加了中央根據地的歷次反圍剿戰斗,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各項任務。解放戰爭時期先后任東滿軍區政治部主任、東野七縱副政委。新中國成立后任十五兵團軍政委、廣西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武漢軍區第二政委、工程兵政委。1955年授中將銜。1959年任武漢軍區第二政委。1964年至1970年,譚甫仁先后任解放軍軍事法院院長、工程兵政委、昆明軍區政委、云南省革委會主任等職。1970年12月16日,已經忙碌了一天工作的譚甫仁,在昆明自己的住宅中很晚才休息。誰能想到,幾個小時后,也就是17日凌晨5時許,這位曾馳騁沙場幾十年的戰將,沒有倒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下,卻倒在了和平年代兇手的黑槍下。一同被害的還有他的夫人王里巖。為了紀念譚甫仁中將,城口鎮政府為譚甫仁曾經生活的房屋進行保護,積極發揚譚甫仁革命精神。
4.古秦城:座落在城口圩鎮老鹽街。扼湖南通往廣東的隘口。古城東起城群村八角亭,南至恩溪水(城口西水),西至老鹽街,北至三角坪。清末前是廣大通往北上的主要通道和珠江流域與長江流域的古通道。
5.銅鼓嶺阻擊戰遺址:位于城口南下17公里處,是紅軍長征對進入粵北地區后對國民黨反動派軍隊進行一場慘烈戰斗的地方,城口銅鼓嶺戰斗粉碎了敵軍精心設置的第二道封鎖線,為紅軍繼續西進創造了有利條件。該遺址已建立了紅軍革命烈士紀念碑,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6.藍森生態農業園:項目地處仁化縣城口鎮恩村黃洞組,離106國道旁4.9公里,占地約2287畝,投資總額達3000萬元。建成后成為具有當地特色的鄉村旅游、森林氧吧和休閑度假目的地,使休閑度假、觀光旅游走向大眾化、多樣化。充分利用恩村黃洞當地原有的自然環境及丹霞山及其周邊旅游產業優勢的基礎,為喧鬧城市中的人們,營造一處集森林氧吧、休閑度假、生態農業觀光、體驗、學習和娛樂為一體的遠離鬧市,環境優美的世外鄉村桃源。目前正在進行四合院的建設、鐵皮石斛基地的培育以及生態茶園的種植工作。
7.城口溫泉:城口鎮境內有拱橋頭、東坑的竹山下和月形背、厚坑的暖洞等四處地下熱水,其中位于城群村委會拱橋頭的溫泉資源尤為豐富,水溫達到75℃,流量達1728m3/日,富含硫磺可治皮膚病。
8.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位于韶關市仁化縣城口鎮,為廣東省目前唯一以長征為主題的大型紀念館。館內布展主要內容為中央紅軍于1934年10月25日至11月14日長征過境粵北的歷史和紅軍文物。該紀念館充分運用聲、光、電、VR等新科技手段及油畫、雕塑等藝術表現手段,展現紅軍長征經過粵北的歷史事件和粵北紅色文化歷史,讓人們銘記那段崢嶸歲月和光輝歷史,傳承和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伴隨著該館的投入使用,勢必將在充分保護利用紅色軍事文化遺產,弘揚革命精神,樹立韶關仁化城口紅色小鎮品牌,推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和全省黨性教育和紅色鄉村旅游振興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和深遠影響。
9.仁化丹霞豐源溫泉酒店:地處粵北中樞門戶,南通粵港澳、聯動珠三角?;张伤贤崴癸L格將現代中式與嶺南客家建筑特色完美地結合起來,突顯私家親水泳道、溫泉到戶、生態觀光等特色。酒店四面環山,林木蔥翠,融于自然;整體建筑群,依山而建,靠水而居,區內各個組團別墅,臨私家泳道精心排布,大規模疊級水系環繞其間,在保證每棟別墅的生活私密基礎上,可帶來時刻親水的暢游體驗。別墅房間設施經典高雅,舒適宜人,為您營造高質量睡眠環境。酒店總客房三百余間,每間親水套房均配備私家花園溫泉泡池,讓您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奢華泉世界。溫泉區三大天然珍稀溫泉:蘇打泉、硫磺泉、火山巖泉,富含對人體有益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七)名優特產
1.冬筍、筍干
2.板鴨、臘味
二、黨政班子
三、聯系方式
辦公地址:仁化縣城口鎮城群村猴哥嶺腳下
聯系電話:0751-6263001
傳真號碼:0751-6263025
電子郵箱:rhckdzb@163.com
辦公時間:上午8:30-12:00;下午2:30-5:30(法定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