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麗仁化  /  旅游信息

        我縣再添五處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發布日期:2020-03-19 10:19:18 來源:本網
        打印

        我縣的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

        安崗紅色村

        董勸書院

        城口紅色遺址群

        氣象防災減災自救互救認證科普中心

        被成功評為

        韶關市第七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全市共8處、仁化縣5處)

        至此,我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命名地

        已達19處

        其中

        省級1處雙峰寨,市級7處,縣級11處




        據悉,作為廣東省革命老區、蘇區縣,仁化的紅色資源優渥,革命文化遺址達210處(其中重點革命遺址82處);近年來,仁化縣堅持以“唱響紅色主旋律、打造絢美大丹霞”為主線,擦亮“紅色”旅游名片,著力打造紅色文化旅游經濟帶,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城口紅色小鎮、董塘安崗、石塘雙峰寨等紅色景點成為省內外游客旅游特別是青少年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的首選地,丹霞山-瑤塘新村-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園-恩村古村-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紅軍街旅游線路成功入選廣東省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下一步,仁化縣將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進一步做好“紅色”資源活化利用文章,充分發揮“紅色”景點特別是各級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作用。

        一起來看看這5個韶關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吧



        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

        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是2017年4月經中辦批復同意設立的廣東省內唯一以紅軍長征為主題的紀念館,于2019年10月22日正式開館。

        該紀念館依托紅軍長征過境粵北并留下豐富紅色遺跡資料的史實,旨在將分散在粵北地區的各類紅軍歷史文物、文獻納入加以保護,形成一個以紀念館為中心輻射全省的紅色教育基地,以更好地開展以紅軍長征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黨史軍史教育。

        紀念館位于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城口鎮,規劃用地面積19.02畝(12680.06平方米),建筑面積5500平方米,樓高二層,每層高5.8至6米,包括序廳、展廳、藏品庫房、報告廳、多媒體中心及紀念廣場等。




        董勸書院

        董勸書院位于仁化縣城西13公里的董塘鎮內。

        據仁化縣文物史料記載,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37年)。該院是懸山式四合院,磚木結構的清代建筑。

        1926年7月4日,第五區農會在董勸書院成立。1927年底,朱德率領的“八一”南昌起義軍一部從湖南汝城經仁化城口后來到董塘,曾經在董勸書院召開會議,傳達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建立廣東工農革命軍北路第八獨立團,創建“海陸豐第二”,發動群眾實行土地革命,組織農民暴動等。1928年2月,第五區蘇維埃政府和仁化縣革命委員會在此院同時成立。解放后,董塘人民公社辦公地點,1982年仁化縣政府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安崗紅色村

        安崗村是仁化縣革命老區之一,位于董塘鎮西北面2.5公里。早在土地革命時期(1928年),以阮嘯仙為書記的中共仁化縣委領導的仁化暴動在董塘開展了“董塘阻擊戰”、“澌溪山游擊戰”和“華陽寨保衛戰”。村內還有仁化縣委第一任書記、仁化縣蘇維埃政府第一任主席阮嘯仙居住地和仁化農民運動領導人蔡卓文故居、思詒堂和安崗村黨員紅色教育展館。



        安崗村思詒堂



        華陽寨殘墻





        城口遺址群

        城口鎮是開國中將譚甫仁的故里,還是紅軍長征突破國民黨第二道封鎖線的重要關口,紅軍長征期間在該轄區休整了7天,留下了眾多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紅色革命遺址、遺跡和文物。

        城口紅色遺址群內有:

        1、廣興棧(城口正龍街21號)——長征時期毛澤東隨中央軍委縱隊經過仁化居住的地方

        2、勝一理發店——中共城口特別支部秘密交通聯絡站舊址

        3、蘿卜壩——農協會、紅軍活動紀念地遺址

        4、五里山碉堡戰壕——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遺址

        5、譚甫仁將軍舊居

        6、城口古秦城——紅五軍宿營地舊址

        7、水東橋——紅軍長征奇襲城口突破口遺址

        8、紅軍長征銅鼓嶺戰斗遺址

        9、三角坪——紅五軍懲治惡霸地遺址

        10、石峰祖祠——中共城口特別支部舊址

        11、正龍街——紅軍宿營地舊址

        12、城口溫泉——紅軍長征宿營地舊址

        13、紅軍長征突破第二道封鎖線城口襲擊戰遺址

        14、城口老鹽街鹽鋪——紅五軍物資采購地舊址

        15、譚甫仁將軍夫婦墓

        16、恩村紅軍長征宣傳標語

        17、原國民政府城口鎮公所——紅軍長征休整總指揮部

        18、城口廣州會館——紅軍長征臨時指揮所遺址

        19、城口恩村紅軍烈士墓

        20、大皇樓——第二區農協誕生地遺址



        廣興棧




        仁化縣氣象防災減災

        自救互救認證科普中心

        仁化縣氣象防災減災自救互救認證科普中心秉承“讓社會了解氣象,讓氣象服務社會”的宗旨,充分利用近900平方米的展示廳內空間,通過聲、光、電高科技手段的完美結合和有趣互動,大家可以充分學習掌握雷電、龍卷風、泥石流等各種氣象災害的成因、狀態、危害和防范措施,提高公眾的防災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時喚起社會各界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關注,進一步推進防災減災的宣傳工作。

        文字: 劉美軍

        圖片: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 龍全明

        校對:古燕霞 編輯:劉亭芳
        責編:蔡權聰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

        微信
        智能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