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麗仁化  /  旅游信息

        仁化第三屆文化旅游節將于12月20日啟幕

        發布日期:2019-12-13 09:14:28 來源:本網
        打印

        連續三年,韶關仁化文化旅游節在12月都上演不一樣的精彩,今年,第三屆文化旅游節將于12月20日開幕,舉行以“追尋紅軍粵北足跡 開啟仁化紅色之旅”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在12月1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仁化縣政協副主席、縣政府黨組成員陳喜年說,歡迎四方賓客到仁化這片紅色旅游地,重溫“激情燃燒的歲月”。 

        開啟紅色之旅 傳承紅色基因 

        第三屆仁化“文旅節”發布會放在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舉行,這座位于仁化縣城口鎮雄偉的建筑在今年10月22日落成投入使用,是廣東省內唯一以紅軍長征為主題的紀念館。 

        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

        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室內布展主要內容為中央紅軍于1934年10月25日至11月14日長征過境粵北的歷史和紅軍文物。該館充分運用聲、光、電、VR等現代新科技手段及油畫、雕塑等藝術表現手段來展現紅軍長征經過粵北的歷史事件和粵北紅色文化歷史,每天至少數千人到這里參觀,已經成為“紅色粵北”新的城市名片。 

        紅色小鎮城口風貌。

        城口鎮曾是國民黨軍封鎖紅軍的第二道封鎖線中心據點,英勇的紅軍浴血奮戰,成功突圍。第三屆“文旅節”開幕式也將設在這里,在這里舉行以“紅色”為主題的文旅活動非常有意義,陳喜年說,這片熱土這幾年經仁化縣委縣政府精心打造,已經成為一個欣欣向榮的“紅色小鎮”,參加開幕式的來賓將現場品嘗到地道的“紅軍宴”,欣賞到紅色書畫攝影展,參加紅色文化旅游研討會,感受接地氣的仁化生態農業博覽會……整個“文旅節”活動精彩紛呈。 

        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內。

        據悉,本屆“文旅節”持續到12月底。紅色歌舞晚會——大型流行交響詩畫《我愛你中國》是活動的重頭戲之一,這是珠影交響樂團剛剛彩排公演的大型史詩般的作品,以經典電影與音樂舞蹈相結合,講述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來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過程,是一臺向祖國70周年獻禮的重大演出,即將在美麗的丹霞山畔奏響。 

        據陳喜年介紹,“文旅節”連續兩屆成功地舉辦,凝聚了發展的動力,極大地提升旅游業人氣,借這次“文旅節”東風,推動仁化進一步加速演繹“紅色發展傳奇”。 

        沿著紅色蹤跡 尋永恒記憶 

        紀念館人流熙熙攘攘,與紀念館一河之隔的正龍街,又叫“紅軍街”,也是人們追尋紅軍足跡的“網紅打卡點”。85年前,紅軍部隊奇襲城口后,對當地群眾秋毫無犯,數萬名紅軍將士堅持在小鎮上正龍街、河邊街屋檐下露宿,不給群眾帶來一絲一毫麻煩,當地群眾感動至今,如今,這一條“紅軍街”完整保留,紅軍的宣傳口號和戰斗遺跡仍然清晰可見。 

        仁化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許多紅色遺址,有史記載的210多處,其中重點革命遺址56處。這些紅色遺址,記載著革命斗爭的光輝歷史,留下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足跡。這兩年,韶關市委、仁化縣委把紅色資源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全力打響仁化“紅色旅游”品牌,效果明顯。 

        仁化丹霞貢柑、長壩沙田柚等特色優質水果將亮相文旅節。

        據仁化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副局長黃芳芳介紹,在今年的五一、十一假期,這些紅色遺跡成為仁化的“旅游名片”,每天都吸引上萬人前來參觀。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省現存最大的碉堡式建筑——石塘鎮雙峰寨以及全省第一批“紅色村”黨建示范點董塘鎮安崗村,探訪革命遺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各黨組織還開展了重溫入黨誓詞、致敬國旗、演唱革命歌曲、重走紅軍長征路等活動。 

        “沿著紅色遺址的蹤跡,去尋找那永恒的記憶”“象紅軍那樣去奮斗”……很多人在仁化的紅色遺址親身感受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傾聽巧奪東水橋、奇襲城口鎮、血戰銅鼓嶺等戰役和五代人守候的紅軍碗等感人故事,在自己的微信上這樣書寫對先輩的景仰。 

        陳喜年說,相信第三屆“文旅節”將進一步推動仁化持續唱響紅色主旋律、打造絢美大丹霞,依托大丹霞旅游圈和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大力弘揚長征精神,著力打造“紅色+溫泉+古村”為產業鏈的城口紅色小鎮,帶動更多人富起來。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李子初】因為我們仁化是一片熱土的地方,一些紅色革命遺址和場所也比較分散 ,我們就是借這個機會,除了參觀這個紀念館以外,還要體驗我們的雙峰寨,把精品的紅色旅游路線串珠成鏈打造起來,同時,這也是我們新農村面貌展示的機會,也讓更多的人來看仁化在鄉村振興中的成果。

        來源:南方+

        部分來源:縣融媒體中心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

        微信
        智能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