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麗仁化  /  景區景點

        鄉鎮鄉村—夏富古村及牛鼻村

        發布日期:2021-10-20 11:33:29 來源:本站
        打印

        夏富古村簡介

        夏富古村位于仁化縣城西南面,由縣城出發,經大嶺、車灣、到董塘河與錦江河的交匯處,距縣城15公里,交通便利,歷史上曾是錦江下游的第一商埠。它位于世界自然遺產丹霞山風景區陽元山景、巴寨風景區中心;它合丹山、錦水特色美景為一區,是登山探險、水上漂游的好去處;它集自然生態、田園景觀為一體,是生態旅游、觀光農業的理想地;它融鄉土民俗、歷史文化為一身,是吃住游樂、休閑度假的好地方。

        夏富古村依山面水,廣有田園,竹樹村邊合,青山廓外斜;嵐光繞桔柚,云霞映稻花,開軒面場圃,江灣話漁樵,是人與自然生態和諧的最佳融合。村中有樹齡在三百年以上的古榕樹七棵,見證了數百年的朝代更替。李氏宗祠的門樓風光、丹霞石柱、西北碉樓的凜然兀立,五座祖廳的建筑藝術莊嚴肅穆,以及畫檐、藻井、天井、照壁,其精湛的磚雕、灰塑,精美的供桌、神龕,門窗的雕花、邊飾,古老的楹聯、匾額,滲透出一種古樸文化的傳承。

        李姓自南宋德佑年間(公元1275年)遷居夏富以來,由于土肥水美、物產豐饒,子孫生活富足。從耕讀興家開始,歷宋、元、明、清到民國,代有精英。計考出舉人、貢士19人,武舉多人、黃埔生多人,為官致仕經商者,皆有業績。清末民初,該村先后有11人留學英、法、比、意等國,有些還在“戊戌變法”運動中出過力。光緒年間進士李占元,擔任過民國初期的仁化縣令,其弟李兆華畢業于黃埔軍校第一期,曾任北伐軍副師長。現代各行各業有貢獻的人才,都稱不甘人后。夏富這一方水土,真是代有英賢。

        書香文化的背后,民俗文化活動也是多姿多彩:節日喜慶的“舞獅頭”元宵燈節的“游村項”“月姐歌”“調山頭”歌舞風趣,尤以“夏富情歌”以原生態的唱腔與歌詞,傾訴男女愛慕、情感交流的心聲,世代流傳,別具一格。還有端午節的“飛龍頭”,夏富獨有的“裝故事”巡游演唱會表演等,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風采。

        夏富最早建村的地點是“廟子坑”,因有“龜蛇”守護江口而地靈氣旺。相傳“五牛”進村,最早的“上角頭”是一個“牛頭墩”,后面相繼跟來的有“寨臺墩”“堪下墩”“桐油墩”“樹頭墩”“廟前墩”五個墩,因此“五牛”就是“五魁”的化身,夏富村民的性格也多牛氣:勤苦耐勞、 勇往直前、不屈不撓、剛正耿直。這種人文品性,也決定了夏富人立身創業的堅定性格。

        地沃人勤則物茂民殷,這里除了糧米豐足而外,方物特產也是眾彩紛呈,山中的丹霞蘭花、丹霞梧桐、紅花紫薇是丹霞山的特產,丹崖石斛與還魂草是丹霞山的名貴藥材;夏富的黃糖六十年代已是譽滿粵北;夏富沙田柚是夏富人李子玉于清朝光緒年間任廣西容縣縣令時引種來家鄉的,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淮山的種植與品質也是仁化一流。因此就有眾所周知的夏富“三支花”一一梧桐、紫薇、石斛蘭,夏富“三宗寶”是黃糖、淮山、沙田柚,夏富“三盤菜”是石螺、坭魚、紅燒肉,夏富“三土產”是酸筍、蘿卜、紅花藕,夏富“三點心”是糖瓜、花生、煮柚皮,

        這些地方特色的鄉土美食,本地人視為家常便飯,而外地人卻感受到一種漁樵飲食文化的與眾不同。

        牛鼻村簡介

        牛鼻村位于大丹霞腹地核心區,以前的村名叫“白沙灣”,源于村子被錦江河圍成一個大灣,大部分時候河道一半水一半沙灘,白潔干凈的沙灘是這個河灣的特色。

        (山水牛鼻灣)

        牛鼻村,距離仁化縣城17公里,東北為丹霞山,東南為韶石山,西面為大石山,錦江繞著村子形成一個長長的U字形半島,半島形狀猶如一只牛鼻子,村名也就這樣定下來了。

        (丹霞人家)

        牛鼻村,一個被丹霞環繞,春暖花開的小山村...

        (龍全明提供照片)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

        微信
        智能
        問答